§语言之道(1 / 1)

语言是表达情意、沟通人际、传递思想的重要工具。因此,语言要讲究真实、善美、清净。因为好话、坏话关系着一个人的道德人格,也影响着别人的喜怒哀乐。《大智度论》云:“常以好语,有所利益,是名法施。”意思就是说,只要我们讲一些对别人有利益的话,就是在布施真理。语言之道,有四点需要注意:

第一,言仁不言暴

有的人说话,语带强制、恐吓,是谓语言暴力,或是巧言令色,以花言巧语,卑躬屈膝的态度,博得他人的信赖;这些言语,都无法令人生起慈爱之心。因此,我们说话要说仁慈的话、仁德的话,不要讲暴力的话。

第二,言义不言利

历史上著名的经典翻译家唐朝玄奘大师,童年时就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性格,他自我勉励:“言无名利,行绝虚浮”,因而成就他一生的伟大事业。孔子亦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强调言行中正义的重要。

第三,言礼不言邪

语言,是心灵之窗。善美的语言,反映出清净的心灵;丑陋的语言,则显示出心中的污秽。古人说:“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因此,说话要有分寸、要有礼貌,不可胡说八道,虚假妄言,蛊惑人心。

第四,言信不言诈

所谓“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一个人说话没有信用,不知道还能以什么作为立身处事的准则?我们讲话,言语中不能有一句欺诈,不能有一句不实,要讲有信用的话,开诚布公的话,以及对人间能增加信心,对自他具有建设性的话。

爱惜口中的语言,用慈悲的爱语化导暴戾气氛,能使社会趋于平和;爱惜心灵的语言,用智能的心语消除贪嗔愚痴,可以让心灵常保明净。只要合乎行为礼节规范的语言,都是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