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修共学(1 / 1)

修行和学习,是每个人一生的功课。有的时候我们需要自修、自学,有的时候也需要共修、共学。自修、自学就是我有自己的课程安排,我有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是属于我自己个人的密行,我可以自由调配时间,自己安排内容。共修、共学就是跟大家一起学习,配合大众的时间一起切磋勉励。关于共修共学,有四点意见:

第一,有个人,更要有大众

人,不能离群独居,不能孤芳自赏,虽然每个人每一天都应该有自己独处的时间,但更多的时间要和群众在一起。尤其在学习修行上,不能闭门造车,不要自修自了,而要走入群众,与人互动,所以佛门有所谓的共修、参访等活动,也就是要去和合群众,要与大众融和在一起。

第二,有分工,更要有团结

所谓分工,就是分层负责,各自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但是个人承担,有时候还需要大众的帮助,所以,分工之余,还要懂得合作。能够分工而又团结合作;有分有合,能合能分,才能发挥群策群力,达到集体创作的效果,完成更大的任务。就如寺院道场,平时也要和其他的友寺往来、联谊,彼此互相观摩、学习;个人的修行学习,也要有很多的道友、同参一起切磋琢磨,所以,有分工也要有团结。

第三,有人情,更要有公德

人生处事,离不开情、理、法,有时候在不影响大众权益的情况下,固然可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性格、自己的需要,甚至有时候不能不做个顺水人情。但是所谓“宁教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做人情”。在佛法真理之前,甚至在公理正义之前,也要有道德勇气,要顾及大众的需要,要有公共的道德,要有公共的服务,要有公共的来往,如此在修学的路上才能更有成就。

第四,有内修,更要有外缘

有的人光是自己修行,平时不肯跟人结缘,如此即使自己修得再好,果真能够放下万缘,真能修得与世无争,甚至无欲无求;但是,因为缺乏外缘,到处不受人欢迎,不受人欢喜,也不名为修行。所谓“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做人不是光靠一个人就能存在,所以修行和做人都要培养很多的因缘,有了因缘,个人才能存在。

人难免有惰性,透过共修、共学,可以借助于大众的力量,督促自己用功,借助于外缘的砥砺而不致懈怠。共修、共学的好处,就像一根木材烧出来的火,火光很有限;结合很多的木材,就能烧出熊熊的火焰,热力就大了。又如一个手指头打人,没有力量,五个手指头合起来成为一个拳头就有力量,所以共修共学在我们学道的过程中,有时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