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工职业的病态与疗法(1 / 1)

人生与社会 星云大师 1401 字 6个月前

今日在工商转型为高科技的过程中,许多问题缺乏调适,许多情况无法掌握,结果造成职业困境及精神空虚等种种病态。

由于都市发展蓬勃,农村青年渐有“为农者贱”的观念,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到城市,引起劳力不足、农地废耕的现象。另一方面,大学农学院和农专毕业的学生,买不到农田耕种,无法取得自耕农的资格,有志于农业的人,反而没有农田。

由于工业的发展,交通的需要,我们的农地愈来愈少,甚至没有农地,难道我们可以吃机器,吃声光歌舞吗?难道我们能吃钢筋水泥维持生命吗?农药的使用也愈来愈多,造成河川及土地污染,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像号称东亚最大的台中德基水库,也无法避免上游的农药污染,连中横公路美丽的环山部落,都成为滥施农药的死地。造成这些农业病态的原因,就是功利心。工商业的病态也是如此,人们都讲求功利,要发财,要成功。等真正有钱了,却不会用钱;真正有权势了,却滥用权势,于是成为今日社会某些罪恶的源流。工业发展制造了许多暴发户,又由于大财阀的控制,造成了经济垄断,整个台湾社会弥漫着一股享乐歪风,不会用钱,只知享受;光是交际酬酢、酒食饮宴,一年就吃掉了几条高速公路。

今日工商业的发展,也带来许多公害、污染,以及自然生态的破坏,这也是很严重的病态。不过,更糟糕的是精神上的污染,钱多了不会用钱,反而污染了自己的心性,污染了自己的灵魂,污染了社会风气和道德;这种人性道德的破坏更可怕。

比方说,商品的仿冒、走私、漏税、盗用商标、恶性倒闭、倒会卷逃、空头支票满天飞等,这个社会某些人常常不顾工商道德,有一种“能欺则欺,能骗则骗”的心理。很多人有了钱,就逢场作戏,金屋藏娇,不顾妻儿,不重家教,每日酒食争逐,忽略家庭,因此制造了许多青少年问题,直接遗害下一代。

另外,也有许多职业病的问题,职业病不光是身体机能的障碍(例如静脉曲张、坐骨神经痛、痛风、肩周炎、视力伤害等),心理上的麻木更严重。尤其很多电子工厂、成衣工厂都实施流水作业,完全不用人脑,只是零件、机械的装配,整天做着相同的动作,像螺丝钉一样,没有思想,没有感觉,成了简单的、没有智识的人,日子久了,精神能不苦闷吗?

现在的社会,由于注重科技发展,人们也变得越来越机械化了。譬如电视是遥控,不必走动;速食品越来越多,不必烹饪;洗衣脱水,用电脑;领款购物,用银行卡。这样发展下去,人越来越懒,都不必下厨房、上班了,按一个钮,牛奶来了,面也做好了,资料也传真了,公文也上网连线了,一切按钮、按键盘即可,人都可以不用走动了。

农工商职业的病态,是由于社会多了金钱、色情与暴力,少了礼义、美德与善知识。对于这些职业的病态,该怎么治疗呢?

(一)要有因果道德的观念

说到因果,一般人总会想:世间因果也不准确,很多好人遭遇不幸,很多坏人升官发财,哪里有什么因果呢?其实,因果甚至比现在的计算机算得还要准确。计算机会出错,但是因果绝没有错误的时候。有的人做人很好,很乐善好施,但是过去欠了债,不能赖账,不能因为现在人好就不还钱,好人还是要背负过去的债,所以好人也有灾难。有的人很坏,居然还能步步高升,可能是因为他从前种了善业,而现在造恶的报应未到;他银行里的存款尚未用完,不会因为他坏就不给他挥霍。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们想知道过去做了什么,只要看现在所受的果,就可推知过去的因。同样的,想知道未来会有什么报应,看看现在做的事,就可预知将来得什么果,因地不同,果报自然不同。

很多人不明了因果,误会了因果——我念佛、拜佛,怎么不发财呢?为什么反而遭到倒闭呢?要知道,发财有发财的因果,念佛有念佛的因果。种豆得豆,怎么会长出西瓜呢?念佛是求了脱,怎么可能发财呢?这是错误的观念。所以,信仰有信仰上的因果,健康有健康上的因果,经济有经济上的因果,因果是不可以错乱的。

在佛门里,有时候用人不讲究此人有无能力,而讲求有没有因果观念。如果他有因果观念,一定会有道德观念,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敬畏因缘,慎于始,不随便乱来,而凡夫和众生却不知防微杜渐。譬如暴饮暴食,吃到病痛缠身,才去看医生;开车猛闯,出了车祸,伤了人命,才悔不当初;为了贪婪而贪污舞弊,出事被揭发,法院传单一到,就插翅难逃,后悔莫及了。

我们常常怀有一种侥幸心,以为做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一念苟且,后患无穷。任何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因果尤其会知道。诗偈云:“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所以有因果观念的人,只要不违背因果的原则,自然功不唐捐,这种功德是不会消除的。

(二)要有律己持戒的行为

中国儒家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律己的功夫。佛教讲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是不侵犯众生生命;不偷盗,是不侵犯任何财富;不邪**,是不侵犯他人的身体与名节;不妄语,是不侵犯大众人格与信誉;不饮酒,是不借酒麻醉自己,甚至醉后乱性。五戒的原则,是不可先侵犯了自己的意志,又去侵犯他人。

安和乐利的社会,应该人人互相尊重,互相成全。倘若大家都能持守五戒,每一个人的生命不会受侵犯,金钱不会被劫掠,名节不会受玷辱,信誉不会受污损,不必惧怕一切意外的侵犯,大家律己持戒,社会病态自然会逐渐减少。持守五戒,正是祛除社会病态的一种疗法。

(三)要有勤俭感恩的美德

社会上的许多病态,都是由自私而起,只知利己,不知利人,结果人人相争相夺,勾心斗角,各种畸形的病态都会出现。针对这种贪婪、自私的病症,必须以勤俭、感恩来对治。

不要只想别人给我多少,要想我能给别人多少。我给予,我奉献,表示我富有,如果一味接受别人赠予,向别人求取,反而显得我贫穷。

勤俭感恩的美德由内心发出,可以表现在很多事情上,我爱惜公物,表示我的品德比他富有;我常说几句好话,我的善良比他多些;我们常常微笑待人,我们的欢喜心比较多;我重视礼节,“向你说请,跟你对不起、谢谢你”,我的慈悲增长,比财富的增加还快;我总想到与你结缘,为你服务,我的愿力比你大……所以,今天的工商社会,不一定从金钱上来竞赛,不一定用洋房、汽车、珠宝来比富裕,精神上的快乐、心理上的富有,才是真正富有的人生。

(四)要有忏悔向善的精神

佛教不计较过去,无论过去犯了怎么样的罪恶,只要一念回心向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个“悔”字,就是最大的福根。我们的身体脏了,可以用水洗净;心里污浊了,可以用忏悔法水涤清。不断地忏悔,可以不断地净化,佛经上说:“犯已惭愧,发露忏悔,名为勇健得清净者。”我们要做一个勇健清净的佛弟子,去除贪瞋痴慢的种种病态。

今天农工商的社会需要因果,需要五戒,需要感恩,需要忏悔,需要用这些来治疗我们内心的病苦,健全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