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认为一个国家不可扩张武力去侵略他国,但是为了维护本国人民自由、平等、快乐、幸福,必要的施政是可行的。佛陀心目中的理想政治是转轮圣王的仁王之治,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佛陀为国王们提出许多如何为仁君圣王的治国之道,如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阿阇世王等,经常向佛陀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佛陀都善巧地给予指引,譬如《中阿含雨势经》中记载佛陀对政治的看法。
有一天,阿阇世王要发兵攻打跋耆国,特地派遣雨势大臣向佛陀请教战略。佛陀早已知道雨势大臣的来意,故意对站在身后拂扇的阿难尊者开示跋耆国所以富强的治国七法:
第一、数相集会,讲议正事。
第二、君臣和顺,上下相敬。
第三、奉法晓纪,不违礼度。
第四、孝事父母,顺敬师长。
第五、恭于宗庙,致敬鬼神。
第六、闺门真正,言不及邪。
第七、宗事沙门,敬持戒者。
佛陀主张以议会制度,来推行民主法治,决定全民的利益。今日国家各院会等也经常召开会议,而2600多年前,佛陀早已灼灼有先见之明了。
佛陀说完治国七法之后,更进一步说明作为一个国王应该具备两种五可爱法,才能获得百姓的爱戴。
第一种:(1)人所爱敬。(2)自在增上。(3)能摧冤敌。(4)善摄养身。(5)能修善事。
第二种:(1)恩养苍生。(2)英勇具足。(3)善权方便。(4)正受境界。(5)勤修善法。
雨势大臣听了之后,虔诚顶礼佛陀说:“佛陀,弟子已经明了跋耆国施行仁政,是无法攻破的,我会如实向国王复命。”
佛陀的权巧智慧,化除了一场血腥的战争,佛陀的政治观也由此表露端倪,后来这些国王都成为佛教的护法长城。
关于佛陀对如何成为转轮圣王的看法,散见于经典各处,综合其大要可成七点:
1.转轮圣王应该身先表率立法、具法、依法、敬法,一切以法为首,并且努力守护正法不坏。
2.转轮圣王应该以法来教化人民,一切动物要依法加以保护,免遭杀害。
3.转轮圣王应该时时向德慧兼备的学者、专家、沙门等,咨询国家大事,宜行则行,宜舍则舍。
4.转轮圣王应该矜恤孤寡,照顾天下贫困无依的众生。
5.转轮圣王对于国家传统旧有法令,应该权量制宜,不可轻易更改毁弃。
6.转轮圣王应该以十善来治理国家,让社会道德纯善,风气敦厚。
7.转轮圣王应该重视经济生产,让人民丰衣足食,生活没有匮乏。
佛陀认为,世界如果能施行转轮圣王的仁政,这个世间将成为无争富足的清净国土,若能如此,大同世界的实现就在眼前了。
作为国家的最高领袖,应该具备慈悲、能力、公正、守法等条件,那么作为一个执行政令的官员,又应该具备什么内涵,才能行法不悖,确实达成沟通上下的职责呢?
佛陀在《增一阿含·细禁品》中,曾举出如何做一个好公务员的办法:
1.不贪污,金钱清楚:金钱容易使人性腐朽堕落,公务员最忌讳贪污受贿。为公家服务,要紧的是清廉、不贪污,贪污是污染自己的名誉、人格。金钱上与人往来要清楚,丝毫不苟,公私分明,不可贪图不当的金钱往来。
2.不暴怒,性情平和:在公家服务,有时候因工作忙压力大,长官部属要求又多,难免心浮气躁。不过,要学习调和情绪,不随便乱发脾气。佛门里常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瞋恨之火能烧毁功德之林,所以不暴怒、亲切平和是服务的根本。
3.不诿过,尽心负责:当老百姓来请托事情的时候,有些公务员不但不尽心去承办,反而推诿责任,不是踢皮球、打太极拳,就是打官腔。一个好的公务员,要自己担当责任,应该是苦的、酸的我吃,甜的、香的别人尝,你有力量担当责任,对自己的前途是有帮助的。
4.不怪僻,群处和睦:做人不可怪僻,要合群、随缘、随喜、随众,要和睦第一。有些人特立孤行,大众已决定的事情,偏偏不合作,故意唱反调,破坏整体,应该捐弃个人偏见,敬业乐群,以群众为家,不要成为人人讨厌的乌鸦。
5.不悭吝,慈悲喜舍:公务员不要吝啬给人欢喜、给人帮忙、给人方便,所谓慈悲喜舍,就是给人多一点慈悲,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喜舍,随时随地给人最周到的服务,最亲切的笑容,即使是简短的招呼问好,都能带给对方无比的振奋与欢喜,微笑永远是世间最美丽的装饰。
6.不犯法,守法重纪:公务员是实际执行国家政令的人,应该以身作则、知法重法、守法行法,丝毫不可违犯,维护公权力于不堕,为国家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不可知法犯法、执法玩法,误己误国、危害社会。
7.不折磨人,认真服务:人生本来应以服务为目的,助人为快乐之本,但是有些公务员却以刁难为能事,以折磨人为快乐之本。我们应给人方便,因为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所谓“公事门中好修行”,希望我们是个便民利民的社会,而不是扰民劳民的社会。
8.不重税,持法公正:古人说:“苛税猛于虎。”公务员不可以苛加重税,剥削民脂民膏,搞得民不聊生。老百姓富有,是国家社会的幸福,唯有人民愈有钱,国家才会愈富有。
9.不嗜酒,端正身心:酒能迷乱我们的智慧,失去理性而侵犯别人。社会有一种风气,男人如果不会喝酒就不是英雄好汉,女孩子也不甘示弱学起喝酒,认为不喝酒就不够时髦。许多的坏事就在烂醉如泥下发生,许多的悲剧也在酩酊醉意时铸成,因此佛教在根本五戒中,揭示了不饮酒戒,因为饮了酒,一切的杀、盗、**、妄都可能会触犯。
佛经上记载:有一个人独自喝着酒,没有美味的下酒菜,突然看到门口有一只肥胖的母鸡,不问主人是谁,便偷来宰杀下酒,犯了盗戒、杀戒。正吃得酒酣耳热的时候,母鸡的女主人找上了门来:“你看到我家的鸡了吗?”
“没有哇!”犯了妄语戒。
醉眼迷蒙中,看到女主人姿色不错,起了**念,侵犯了对方,杀、盗、**、妄、酒五戒统统违犯了。
喝酒之人语无伦次,丑态百出,而劝酒的人,强迫别人干完一杯、再干一杯,好像非得不醉不归,看似豪情万丈,其实是害人害己。
10.不好色,净洁家门:吴三桂为了李闯王抢走了心爱的宠妾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虽然杀死了李自成,美人重投怀抱,但是吴三桂也因此变成民族的罪人,留下千秋万世的骂名,色之误国害民,可谓深远巨大。
11.不自私,去私从公:公务人员不可以结党营私,自私自利,凡事要本着合法、合情、合理的原则,秉公处理,但求心安理得,无愧于心。成功不必在我,一切利益荣耀归于大众。
12.不过劳,保其健康:公务人员应该保持适当的休闲,不可过分操劳,工作一段时间应该安排休假,从休假中调整自己的身心、情绪。有些国家政府已制订完善的休假制度,以确保公务员休息,保持充沛的体力精神,拥有强壮的身体,为国家、社会、家庭、大众做更多的事,走更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