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究竟和不究竟的一般道德(1 / 1)

道德有究竟道德,不究竟道德,有真的道德,也有假的道德。以下分为四点说明。

(一)伪装的道德

道德与知识学问不同,学问能力,四两就是四两,半斤就是半斤,但是道德是可以伪装的。四两的道德可装成半斤道德。有一些大奸巨恶的人,装成伪善的面孔,行假仁假义,那是伪装的道德。

记得我年轻的时候,有一次搭火车,忽然来了一个人,朝我身边一坐,匆匆忙忙把我手上的念珠抢过去,并说:“借我用一用。”然后便开始眼观鼻,鼻观心地念念有词,随后有几个警察跟着而来,朝他看看,其中一个警察说:“不会是他吧?他是念佛的人。”等警察走过之后,他把念珠还我,一句话不说就走了,这时我才知道,他是个小偷,警察在捉拿他,他就赶紧拿住念珠,蒙骗了警察。所以,伪装的道德,是可以骗人的。

(二)对待的道德

中国的道德,都是上位的人要求下位的人。以君臣的关系来谈,君待臣以礼,臣待君以忠,假如君待臣无义,没有人怪君;臣待君不忠,则是大逆不道。父子之间,父待子以慈,子待父以孝,假如父待子不慈,如卖女为娼的父母,少有人怪罪;若是子待父不孝,就会受人责备。夫妻间的关系,丈夫待妻子以爱,妻子待丈夫以贞节,假如丈夫不爱护妻子,像虐待妻子、三妻四妾,社会认为这些很平常;而妻子待丈夫没有贞节,即是罪大恶极。主仆之间,主待仆应好好用他,仆人对主人要讲忠义,假如主人对仆人不好,没有人会怪罪;仆人若对主人不义,社会就会怪罪于他。

所以中国社会的道德,是上对下的道德,这是不公平的。《大智度论》说:“世间如车辆,时间如转轮,人间如车轮,或上又或下。”对待的道德,不尊重人格,不以现代人权至上为原则,所以它是不究竟的道德。

(三)不净的道德

社会上,还有一种不净的道德,例如试管婴儿,这样的孩子,难道将来对他的父母究竟是谁,不会怀疑吗?这是破坏人伦道德的完整,所以是不净的道德。

又如歌颂贫穷,摒弃正当的欢乐,甚至呵斥正当的家庭伦理和感情,放弃人间的责任,不发心服务社会大众,以个人自我逃避为清高,像这样就是有道德吗?

又如应该吃的东西不吃,应当穿的衣服不穿,故意吃得很坏,穿得很破烂;难道一定要表现贫穷、下贱、可怜,才是道德吗?

以上所述,看似道德,其实并不合乎真正道德的标准,这就是不净的道德。

(四)问号的道德

在世间中,有很多大好大坏的问号道德。比方我们为了人类的幸福,用动物来做试验,让他们伤生害命,求得我们将来的健康长寿,这是道德或非道德呢?此外,蟑螂要消灭,老鼠要打死,以人类本位而言是不错的,但是就整个生命环来讲,一定要把他们消灭,让我们生存,这不就是问号的道德吗?

此外,有人为了责任的逃避,感情的纠纷,金钱的负债,选择了自杀,以为自杀就能一死了之,自杀算是道德吗?若说自杀不道德,许多圣贤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国家,为人类的利益,而自我牺牲,难道这不算是伟大的道德吗?

如果把一个人害死,是很不道德的,法官判人死罪,这究竟合乎道德或不合乎道德?法官判处罪犯死刑,是为了社会、秩序、道德,不得不判刑杀人,难道这不道德吗?

现在有人提倡安乐死,在人病重的时候,与其让他痛苦地活着,不如帮他打一针,让他免受病苦的折磨。佛教以慈悲为根本,对于“安乐死”,佛教不绝对否定它,也不断然肯定它。对于每一个生命,都应本着爱心、慈悲心,让他健康地存在。万不得已而施以“安乐死”,如果确认是出于慈悲心,不忍病人受苦,也没有什么不对,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否以慈悲心为出发点。这种不忍其痛苦,希望解除其痛苦的出发点,是不道德的吗?又如医生为了医学实验,解剖人体,或将此人的器官移植到他人的身上,像这样的慈悲,是合乎道德,还是不道德呢?现代的文明国家,凡是重婚都被认为不道德,但天主教有一位主教在非洲传教时,娶了800多位妻子,因为当地法律,女人必须结婚方得出境,这位慈悲的老主教,为了把当地如奴隶般的妇女,带到他处过幸福美满的日子,不得不今日跟这个女人结婚,明日又跟那个女人结婚,以婚姻关系的名义把人带走,使他们脱离苦境,这是道德呢?还是不道德呢?日本佛教真言宗的亲鸾上人,他是一位出家人,娶了300多位妻子,亲鸾上人不是好色之徒,他是可怜那些低阶层的女人,为了提高她们的地位,这是道德呢?还是不道德呢?古人有谓“盗亦有道”、“大义灭亲”的,这是道德呢?还是不道德呢?所以道德不道德的标准,是视我们心中的出发点而定,于人有益的是道德,于人无益有害的是不道德。问号的道德,可以说是大好大坏的道德。

在此,为道德下个注解,即出发点是慈悲的便是究竟的道德,相反地,出发点不是基于慈悲的,虽是好事,仍然是属不究竟的道德。道德的标准,要完全从内心的出发点来决定是道德和不是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