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的老奶奶(1 / 1)

母亲是一个天生“老婆心切”的人,我到各地弘法时,母亲还帮我教育弟子。有一次,她向就读西来大学的法师们说:“你们在僧团里人多,可以有意见,但要懂得融和哦,因为你们师父事业大、佛法大、发心大,你们也要跟着他,把心发得大起来。”

有一年,胜鬘书院的同学正好到西来寺游学参访,母亲见到她们,又换另一种语气:“小姐在家也可以修行,以前我常鼓励一个做法官的朋友,告诉他,公门里好修行。后来他把死刑犯改判为无期徒刑,无期徒刑改为有期徒刑,十年的改判五年。这些受刑人得到恩惠,都改过向善,真是功德无量。带发修行,更方便在各行各业中积德。”

有一次,我赞美她说:“您老人家好慈悲啊!”她回答,“如果我不慈悲,你会投胎到我这里来吗?”

我回想起来,在扬州老家时,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每天都到运河挑水回家,将水煮开以后,亲自倒在碗里(当时没有茶杯),一一放在凳子上,供附近小学的师生们饮用,后来大家一致称呼她“老奶奶”以示尊敬。没想到“老奶奶”三个字,也可以跨越海峡两岸,甚至响遍世界。

记得有一年,我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主持佛学讲座,母亲特地从上海远渡关山到九龙看我。在前往会场前,她告诉我:“我知道你今天要去演讲,怕你分心,我就不去了,在家里等你回来。我们是‘多年枯木又逢春’,你要用心把大家带到极乐世界去。”

每次我到美国弘法,尽管十分忙碌,每天仍抽空到母亲那里晨昏定省,略尽孝思。每次见到她对我那种殷切盼望的神情,总是心中不忍,所以虽然身边有许多事情还未处理,我也都坐上一两个小时,和她闲话家常,有时甚至谈到深夜时分。

后来儿孙辈知道了,就常提醒她:“二太爷该去睡觉了。”“二太爷还没吃饭。”“二太爷等会儿要开会。”“有客人在等二太爷。”母亲十分体贴人意,每次一听到这些话,她再如何不舍,也会开口催促我赶快回去。母亲的慈悲、体贴,为人设想,让我至今仍感到不忍。

母亲有她自己的人生观:“人要存好心,给人欺负不要紧。你看,我经过北伐,经过抗战,经过‘文革’,多少的磨难,多少的艰辛,我还不是照样活到九十几岁?”

母亲来到台湾佛光山那一年,万国道德会正在编写《贤母传》,想采访母亲。我征询她老人家的意见,问她要不要让人家写?母亲连忙摇头说:“不要,人愈小愈好。”然后不胜怜惜地对我说:“你这样‘大’,不苦吗?”真是天下父母心。

这一切,言犹在耳,而母亲已经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