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将把由玉雕琢而成的器物叫作玉器的话,那么未曾雕琢的玉就叫玉石或者玉料。
玉是中国的特产,尽管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流传的玉石种类并不多,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种。
下面就介绍几种著名的玉。
?和田玉严格说起来,只有和田玉合乎上面科学定义的软玉,也叫新疆白玉、羊脂玉、昆仑玉等,产于新疆的和田(古称于阗、和阗)和墨玉两地。
从白玉或羊脂玉这个名称可以看出,和田玉细腻晶莹,如凝如脂,一般是白色的,但也有其他颜色的和田玉,如黄玉、青玉、碧玉、墨玉等,可能新疆墨玉这个城市就是因为盛产墨玉而命名的。
无论是哪种颜色的和田玉,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透闪石,且含量一般在90%以上。
和田玉流传甚广,早见于石器时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惟我独尊达数千年之久,直到19世纪中叶翡翠流入我国,才打破了和田玉的垄断地位。
高质量的和田玉均采自和田河中,这是由于变质成因的软玉的品质并不是很好,但经过长时间的河水洗礼后,它会变得冰清玉洁,才成为著名的和田玉。
?翡翠翡翠本是古代鸟名,指一种带有红色(翡)和绿色(翠)羽毛的鸟。
而作为玉的翡翠则基本上是取其绿色的含义。
翡翠是硬玉的纤维状和毡状的集合体,坚韧细润,其绿色浓、艳、正、阳,也有少量红白等色的翡翠。
和其他玉石不同,翡翠是唯一不产自中国的玉石,仅仅见于缅甸,于清代晚期大量进入我国。
硬玉是在变质条件下形成的,它要成为玉质的翡翠,尚需要经过一定的搬运和沉积,这就是为什么翡翠原料常呈卵石状,且表面有一层风化的“皮”。
?独山玉简称独玉、南阳玉,产于河南南阳独山。
独山玉为变质产物,其成分较为复杂,其矿物组成以斜长石为主,但含有多种其他组成的矿物,如黝帘石、云母、阳起石等。
正是因为组成的多样性,使得独山玉的颜色十分丰富多彩,有红、黄、绿、白、青、黑、紫七类,而多色玉称为杂玉。
其中以绿独玉最为珍贵(有独翠之美誉),紫玉和杂玉次之。
独山玉的开采也很早,在河南南阳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有独山玉制作的玉凿、玉铲等,在殷墟出土的玉器中,也有相当部分的独山玉。
?岫岩玉它是一种蛇纹石(一种含mg、si、oh的矿物)质的玉,产于辽宁岫岩而闻名。
岫岩玉质地致密细腻,色泽艳丽,半透明,以特征的黄绿色为主,间有白、青、黑等色。
岫岩玉也有悠久的历史,在辽宁海城小孤山古人类洞穴遗址中发掘出来三件玉质的砍斫器,该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迄今有1万多年,并且在距今有7000年的沈阳新乐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岫玉制作的玉刀。
岫岩玉不是一下子就有的,?而是由地下深处形成的超基性岩石(如橄榄石岩等)经过漫长的热液蚀变而渐次形成的。
值得说明的是,史书上记载的玉类有上百种,产地也遍及华夏各地。
但由于多种原因,有的玉种并没有流传下来。
如蓝田玉,在汉晋时期名重一时,宋代以后便失传了。
现代的陕西蓝田玉泉山产出的蓝田玉是一种蛇纹石化的大理岩,玉质并不是很好,即便是古人也不可能将它视为一种美玉;和氏璧和完璧归赵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了,但和氏璧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玉,至今还是个不解之迷。
尽管近来有专家考证说和氏璧是产于湖北神农架地区的月光石,但也没有确凿的证据。
还有一些,虽然具有玉的名称,实际上并不是玉。
如汉白玉,只是一种高级石材,作为玉还显粗糙,也缺乏玉的坚韧和细腻。
??美玉本身是非常昂贵的,如果雕琢以后并赋予其政治和文化的内涵,那便是无价之宝了。
要不然,蔺相如也不会置生命于不顾,要使那块美玉“完璧归赵”了;“黄金有价玉无价”也就是这个含义。
和玉的珍贵比较起来,玉的文化内涵更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
较为典型的是玉的“五德”之说,汉代的《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
此五德便是玉的人性化的表达,说成现在的话,就是仁、义、礼、智、信,象征着伦理道德中的高尚品德。
实际上,在我国古代,玉不仅是道德的标准,同时也和政治、经济、礼仪、宗教和日常生活等活动关系非常密切。
比如,玉器一直是政治等级制度的标志器物,玉玺只能是皇帝专用;春秋时期的“六瑞”之说,就是指天子以下的官员只能使用不同规格的圭;在唐代,不同级别的官员只能佩戴不同级别的玉带。
??从使用的角度,古代玉器可分为礼器、兵器、佩饰、随丧玉、玉器皿、玉陈设等。
不同的玉器有着不同的名称,其形状和大小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化,但玉礼器(指古代祭祀活动所用的器具),数千年来却变化不大。
《周礼?大宗伯》说:“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这里的璧、琮、圭、璋、琥、璜六种玉器,就是所谓的玉礼器。
其中玉璧(中间有孔的半圆形玉器)、玉琮(立方体,上下贯穿一圆形孔洞,外方内园)、玉圭(扁长形带尖顶的玉器)的器型都很清楚;玉璜则有两种形状(一是弓弧形玉器,类似虹的形状,另一是半圆形片状,类似半璧);玉璋的形状还不太明确,古代文献讲“半圭为璋”,没有指明是纵向或者横向将圭一分为二;而玉琥是什么形状,到现在仍然还很不清楚。
玉兵器主要出现在商周时代,有玉戈、玉刀、玉戚、玉鉞等,但春秋战国及以后,这几种玉兵器就很少见了。
玉佩饰产生于原始社会,现在有人还经常佩戴玉佩、玉坠等,在古代还流行佩戴玉玦(环形有缺口的玉器)、玉璜、玉人、玉龙等,这些对现代人已经很陌生了。
随丧玉就是丧葬用玉,在封建社会里十分流行,品种有玉柙、玉琀、玉塞、玉握、玉琮等,对应于人体的不同部位。
玉器皿出现很早,种类也很多,?主要集中在餐具、酒具、文具等里面,“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夜光杯”便是一例。
玉陈设主要是指大型玉饰物件,如玉山、玉屏、玉兽等。
此外,在古代玉器中,还有很多名字看起来很陌生的玉器,如、玉韘、玉夔、玉如意等,想要深入了解它们,就需要参观一些文物博物馆和查阅一些专门的书籍了。
目前传世的古代玉器并不多,我们现在陈列和研究的古代玉器多为出土的。
一个普遍接受的观点,就是从石器时代开始,玉便伴随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了。
一般认为,古代的玉多产于新疆的和田,如明代宋应星在他的《天工开物》中说:“凡玉入中国贵重用者,尽出于阗”。
如果这个观点成立的话,那么在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遗址(距今有5000年以上)出土的玉器(多是透闪石玉,有人认为也是中国最早的软玉记录)就应该来自新疆的和田;又如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和江西新干商代大墓出土的玉器,据鉴定也来自新疆,即现在的和田玉。
那么,这些玉料是如何从遥远的新疆运送到内地和江南的呢?要知道,远古时期的交通甚为不便,路途又这么遥远,因此不能不怀疑这种说法的可靠性。
虽然也有人认为和田玉是在汉代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9-126年)后才传入内地的,但这种说法也缺少有力的证据。
所以也有人推测,?在丝绸之路开通以前,已经存在一条运输玉石的“玉石之路”。
这里我们也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即远古时期内地的这些软玉不是来自新疆,而是产自当地,只不过它们是当地的“透闪石”质的玉,而非新疆的和田玉。
新近在辽宁岫岩发现了“透闪石质”的“岫岩玉”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