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年-399年)是希腊哲学家。他创造了神学目的论。重视伦理学,提出“美德即知识”。
有一次,他的学生询问他:“您的学问如此渊博,可为什么您又常常对自己的理论表示怀疑呢?”于是,苏格拉底马上在地上画了两个圆,一大一小,并解释说:“这个大圆相当于我的知识,这个小圆相当于你的知识,虽然我的知识数倍于你,但我的大圆外面的无知部分也就相对越大,而你的小圆外面的无知部分却相对地较小,这就是我为什么时常困惑的原因。”
曾有一个年轻人,去向苏格拉底学习演讲才能。他为了表现自己的口才,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话。苏格拉底要他缴纳双倍的学费。
那年轻人惊诧不已,随后问道:“为什么我要加倍呢?”
苏格拉底说:“因为我得教你两门功课:一门是怎样学会闲嘴,另外一门才是怎样演讲。”
一个学生请教苏格拉底:“结婚与不结婚究竟何者为好?”
苏格拉底说:“有这种想法的人,取任何一种都是要后悔的。”
有一次,有人问苏格拉底:“先生,你可曾听说……”“且慢,朋友,”这位大哲学家立即打断他的话,“你是否确知你要告诉我的话全部都是真的?”
“那倒不是,我只是听来的。”
“原来如此,那你应当讲给我听,除非那是件好事,我问你讲的那件事是不是好事?”
“恰恰相反。”
“噢,那么也许我有知道的必要,以免贻害他人。”
“噢,那倒也不是……”
“那么,好啦!”苏格拉底最终说道,“让我们把这件事忘却吧!人生有那么多有价值的事情,我们没有功夫理会那些既不真又不好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