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劝解与开导(1 / 1)

幽默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幽默的语言,能使社交气氛轻松、融洽,利于交流。在这里重点谈谈幽默在人际关系中的说服、劝解与开导作用。

说服不够勤奋的人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重复了不知道多少遍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朗读那篇文章。

小偷大怒,跳出来训斥说:“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然后小偷就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小偷的确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国藩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国藩却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非常卓越的人物。他做人、做官、做学问都很成功,成为很多有志者学习的楷模,青年毛泽东就很崇拜曾国藩,“要学就学曾文正公!”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勤奋做到极致,自然就会有所得——所谓“天道酬勤”,就是这个道理吧。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就取得成功,勤奋才是最重要的。小偷再聪明,但他不勤奋,所以只能过着窃盗生活,最后不知所终。

伏尔泰有个仆人,十分懒惰。一天,伏尔泰对他说:“约瑟夫,把我的皮鞋拿来。”仆人遵命拿来了皮鞋。

作家问仆人:“你今天早上忘了擦皮鞋了吧?”

约瑟夫回答说:“没忘,只是街上尽是泥,两小时后您的皮鞋又会跟现在一样脏。”

伏尔泰笑笑,一言不发地穿上皮鞋走了。

“先生,”约瑟夫追上来,“钥匙呢?”

“什么钥匙?”

“橱柜的,我好吃午饭呀!”

“我的朋友,”伏尔泰笑道:“吃什么饭呀,两小时后,你又会跟现在一样饿的。”

呵呵,懒惰的仆人这下知道了懒惰的后果了吧?懒惰不仅不能做成任何事,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请看这面这则寓言:

乌鸦站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什么事都不用干吗?乌鸦说:当然,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兔子在树下的空地上开始休息,忽然,一只狐狸出现了,它跳起来抓住兔子,把它吞了下去。

如果你的人脉中有这样一些懒惰的人,用这些幽默来警醒他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劝解整天瞎忙的人

有些人似乎闲不住,整天不是鼓捣这个就是折腾那个。你若问他:最近忙吗?他准会摔下一个字:忙!而当你追问他为什么在忙时,他已经走出了五步开外了,只是匆匆地再摔给了你两个字:瞎忙!

当然,很多时候所谓的“瞎忙”其实是一种谦虚。但真喜欢瞎忙的人也不少,不信你先看看下面这个瞎忙的人。

从前,有个商人借给了别人半文钱,那人很久没有偿还,他便前去讨债。讨债的路上有一条大河,乘船过渡要花两文钱。到了对岸跑上门讨债,竟然连人也没有见着。这个商人只好返回来,过河时还得再花两文钱。这样,为了半文钱的债,他却花去了四文钱,而且往返奔波,弄得疲惫不堪。

忙碌之余,最好坐下来算算账:你起早贪黑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所追求的值不值得你如此付出?如果像那个商人那样为了半文钱的债,“赔了夫人又折兵”,还不如将精力放在如何多挣几文钱上;或者,干脆坐下来,喝一杯茶悠闲—下。

这个幽默只能针对亲近的人来说,因为只有亲近的人,你才能知道对方到底是否是在“瞎忙”。外人的“忙”你只能看到表象而看不到实质,而且也不应该管。同时,应该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如果是为了正事而忙,就不要去阻拦对方了,你应该做的是:帮助他或支持他。至于如何分辨是否是“瞎忙”,编者在此还真的不能给个统一的标准,只能由各位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谨慎斟酌了。

开导疑心很重的人

天下本尤事,庸人自扰之。猜疑常常平白无故地惹出一些令人费解的事端。好猜疑之人,不只一味心思地去揣测、怀疑别人,而且也会经常捕风捉影般地猜疑自己,就像杞人忧天般地担忧灾难即将临头。

丈夫老猜疑妻子不忠,老板总猜疑员工偷懒……如此种种,搞得这个世界鸡飞狗跳,人人不得安生。如果你陷入了被猜疑之中,不妨给猜疑你的人先讲一个幽默,再开导开导对方,让其放开心胸些,世界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黑暗,人也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坏。

大乌龟和小乌龟在一起喝酒。大乌龟喝完自己的一份后,就对小乌龟说:

“你去外面帮我买一瓶酒。”

小乌龟刚走两步,就不走了,回头说:“你肯定是支走我出去后,要把我的酒喝掉!”

“这怎么可能?你是在帮助我啊!”

经大乌龟一再保证,小乌龟终于同意外出买酒。

1个小时过去后,大乌龟耐心等着……2个小时过去了,小乌龟还没有来……3个小时过去了,小乌龟仍然未见回来。这时,大乌龟想:“小乌龟肯定不会回来了。它一个人在外面喝酒。怎么会回来呢?我干脆把它这一份喝了!”

大乌龟刚端起小乌龟的酒杯,小乌龟就像从天而降地站在大乌龟面前。小乌龟气冲冲地说:“我早就知道,你要喝我的酒!”

“你怎么会知道呢?”大乌龟尴尬而不解地问。

“哼!”小乌龟气愤地说,“我在门外已经站了3个小时了!”

这就是消极论断,验证自我,根据自己的猜疑、臆测,主动寻找支持消极心态的理由和证据。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而我们往往不以为然。比如听说有人打自己的小报告啦,首先就会怀疑某人(消极论断别人),然后观察、监视,越看越像(验证自我),你会发现那个“嫌疑”人说话走路都与以前不同了(实际是自我心态在作祟,是自己的精神、眼光、动作与以前不同了),还会进一步验证,“当然啦!他昨天与我对面走过,连头都不敢抬。他在躲我,肯定是做贼心虚了!”而结果往往是自己错的时候多。

“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黑暗中起飞”,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但丁就曾如是说。猜疑之心令人迷惑,乱人心智,甚至有时使你辨不清敌与友的面孔,混淆了是与非的界线,使自己的家庭和事业遭受无端的损害和失败。

相信别人,相信自己,相信这个世界,走出神经质和绝对化的阴影,这样你才会拥有一份轻松快乐的心情,你才会拥有和谐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