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主人能消除拘谨、冷清,为客人营造一个轻松欢愉的气氛,使彼此间的交往更加自然、长久,友情更加深厚,迎来送往,礼尚往来,这是人之常情。自然,我们每个人都常常会成为主人或客人。在交往中,我们都希望对方是一个幽默的主人或幽默的客人。
毛泽东同志接见客人时总是自然亲切,风趣诙谐。有一次会见美国来宾戴维·艾森豪威尔及其夫人。戴维看到毛主席的脸,天真地说:“您的脸很出色。”
毛主席幽默地说:“我生着一副大中华脸孔。中国人的脸,演戏最好,世界第一。中国人什么戏都演得,美国戏,苏联戏,因为我们鼻子扁。外国人就不成了,他们演不了中国戏,他们鼻子太高了,演中国戏又不能把鼻子锯了去。”
听了这番妙论,客人与主人都笑了起来。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主人的幽默得自于他那丰富的知识,宽广的胸襟。主人正在同客人愉快地交谈,忽然一不小心,客人把杯子掉在地下;“砰”,杯子碎了。幽默的主人毫不在意,笑着说:“没关系,摔了好,碎碎(岁岁)平安嘛!”客人由惊转喜,内心很感激主人的宽宏大量。
主人的幽默要有临场的应变能力。有一次,周总理宴请美国记者白修德。“请,请,”周总理拿起筷子,指着那烤乳猪请客人起筷、可是白修德不动筷子,并且说:“我是犹太人;对不起!”一时宴席上的气氛有些生硬。
而周总理了解白修德,他虽是犹太人,可常年在外,已很长时间吃的不是犹太教许可的食物了。但在许多朋友面前,他毫不避讳地吃猪肉是不适宜的。于是,周总理笑着说:“可是,这是中国;你看,它像猪,但在中国,这不是猪,而是鸭,朱,吃鸭!”
周总理巧移妙嫁,把乳猪当鸭,减轻了白修德的顾虑。
做客,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亲朋好友,师生长幼,互相造访,互为客人。这样,友情才得以巩固,信息才得以流通。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出门做客,只着意包装自己的外表打扮,而不注意内在修养,更不看重言语表达上的准备。其实,我们在做客时,幽默风趣才能使你显示出良好的风度,成为酒席宴前最受欢迎的人。
有次,卓别林访问中国,晚席上,他望着刚上桌的北京烤鸭诙谐地说:“我这个人对鸭子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我是不吃鸭子的,”别人听了都不明其故。卓别林又说:“我演的流浪汉夏尔洛,他走路的那让人发笑的步伐,就是从鸭子走路的样子中得到启发的。为了感谢鸭子,从那以后我就不吃鸭子。”
菜不对客人胃口,主人略带歉意,正准备道歉时,卓别林笑着说:“不过,这次可以例外,因为这不是美国鸭子。”卓别林故意卖关子,先作惊人之语,而后轻松一转,引人发笑,活跃了气氛。
客人运用幽默可以化解尴尬,充溢笑声。
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远房亲戚;这位亲戚长着个很大的鼻子。小孩一见,就毫无顾忌地说:“爸爸,来了一个大鼻子!”面对儿子的无礼,主人正准备斥责,亲戚却笑着说:“没关系,就叫我大鼻子叔叔吧!这样好记。”亲戚的幽默引来了大家的笑声,他很得体地化解了尴尬,又体面地教育了孩子。
客人运用幽默可以讥讽无礼,抨击丑恶。下面是某位先生讲的故事:
有件事一直使我耿耿于怀。有一回在酒席上,我急匆匆地一口吃下一个包子,不小心,包子里的馅汁溅到了对面一位老大爷的鼻尖上。当时我没察觉,只是埋头吃包子。老大爷微笑着看着我,用手帕擦去馅汁,还是看着我。这时,他老伴问他为什么拿着手帕看着我,不把手帕收起来,老大爷说:“你没发现他还有两个包子没吃呀!”
我察觉后赶紧吐掉包子,恭敬地向老大爷道歉。
现在每当一想起这件事,总是叹服老人家的口才,深感幽默语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