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1 / 1)

二十多年来,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参与的组织不断拓展。由于各类组织的创建目标、创建方法、创建的参与人群各不相同,为更好地引导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沿着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使其成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群众基础,有关管理部门、研究机构根据参与创建组织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学习型政党

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自身先进性的突出特征。将“学习型”放在首位,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要在执政实践当中积极学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净化自身思想、坚守党的纲领,以此使我们党与时俱进、永葆生机与活力,从而更好地落实治国理政方略。

2017年10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深刻提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

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提出,是在继承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基础上,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产物,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个重要举措,对党和国家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学习型机关

党的十七大报告多次强调“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提出“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各级机关要贯彻十七大报告精神,努力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必须开拓进取、学习创新。创建学习型机关无疑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现实路径。党政机关要发挥人员素质较高、易于组织推动等有利条件,把转变管理职能、管理方式与创建学习型机关统一起来,以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机关为目标,率先建成学习型机关。

学习型机关是基于学习的创新型机关。它是把指导个人学习、科室学习和整个机关学习作为机关一切工作的基础、前提和关键的机关。它能够有效地将机关及其成员的学习行为转化为机关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机关成员的全面发展与机关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学习型机关的本质特征是使每个机关成员活出生命的意义,使整个机关充满生机活力。学习型机关是一种旨在通过学习焕发机关活力的新型机关管理模式。建设学习型机关是在机关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措施。[47]

(三)学习型企业

学习型企业是基于学习的创新型企业。它是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下,把指导员工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整个企业的组织学习作为企业管理变革与创新的关键措施的企业。它能够有效地将企业及其员工的学习行为转化为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企业成员的全面发展和企业自身的不断变革与持续发展。学习型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使每个员工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使整个企业充满生机活力。因此学习型企业是一种旨在通过学习焕发企业活力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48]

(四)学习型学校

学习型学校是基于学习的创新型学校。它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是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进行学校管理模式变革的新型学校。其本质特征是使学校每个成员活出生命的意义,使整个学校充满生机活力。之所以称之为“新型学校”,是因为它在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校长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三重重要关系上实现了巨大转变。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实现平等化。教师不能再以权威知识发布者自居,要与学生形成平等的、指导性的合作研究关系;学生由受教育的客体变为自觉学习的主体,并且成为学校工作的中心。

教师与校长的关系实现合作化。由科层制中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转变为分享责任、共同决策,学校工作的不同层面充满友善与信任的合作氛围。

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实现融合化。学校必须打破封闭的教学管理模式,将教学活动与社区发展相结合,培养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与社区共享教学资源,为市民提供学习服务。

正是在这三重转变的基础上,学习型学校能够将学校及其成员的学习行为转化为学校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校成员的全面发展与学校自身的不断变革。[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