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终身学习逐渐从一种教育理念发展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教育必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有研究指出,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之后,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还是工业社会初级阶段的水平,而经济结构已经是工业社会中期阶段的水平。经过对比和测算,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大约滞后经济结构15年。[9]对于破解这一难题,社会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作为社会分层的重要指标,社会经验能够为人们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与收入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必将促进社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未来社会教育的发展将突出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二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随着人类社会迈入知识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社会对人们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日新月异,学习主要在学校完成的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社会需要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和能力,以满足职业的要求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这将带来终身学习的普及,而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互联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现实的条件,人工智能能够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有力助手,信息技术与终身学习深度融合呈现出双向互动新趋势,也在推动社会教育转型升级。由此,现代化的社会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方面,表现出以下四方面的特征。其一,全民性。全民性是指社会教育的对象不再是特定人群,无论一个人处于什么社会阶层,具有怎样的经济与职业背景,都应该成为社会教育的对象,人人都能平等地获得足够的社会教育资源与机会,这是实现教育公平以及社会公平的重要保证。其二,终身性。终身性是指社会教育的时间不再局限于某个阶段,个体在人生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机会接受到合适的社会教育。其三,开放性。开放性是指通过接受社会教育,个体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并按照标准经过学分折算之后,有机会转换到其他教育体系继续接受教育。其四,个性化。个性化是指针对社会教育对象不同的需求开展不同类型的社会教育服务,比如,为大众人群与精英人士提供不同的社会教育服务。
2014年,教育部等7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此举意味着社会治理创新需要与社区教育发展紧密融合。改革开放以来,社区教育成为社会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社区教育是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一种教育形式,与社会治理创新具有内在关联性。社区教育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与核心力量。社会治理创新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加强城镇的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有利于满足社区民众的需求,提升他们的素养,进而推动社区的建设与社会的发展。同时,社区教育也是社会治理创新实施的载体。社会治理创新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旨在针对国家治理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祉、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有序和谐发展。[10]而社区教育通过发挥积极参与、人际互动、价值引领、心理引导以及舆情分析等功能[11],实现社会治理创新。
在本章中,社会教育主要讨论青少年社会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乡村社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