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现代化(1 / 1)

教学方法是实施教学的策略、手段和措施等的总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包括三个方面:教学观念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评估体系的现代化。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的40年,我国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体系是不可能迅速走向现代化的。

(一)教学观念的现代化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发展路线,“左”倾思想十分严重,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僵化。这种僵化具体表现在:第一,在教学中坚持教师中心的观点,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教学的客体,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处处体现教师的权威和主导地位。第二,盲目排斥现代大学理念,盲目排斥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将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思想统统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如人为地割裂“学”与“术”、“通”与“专”的关系,反对西方的“通才论”和“为学术而学术”的观点。第三,实行一边倒的教育政策,全面学习苏联,“走俄国人的道路”,在高等教育上实行高度的专门化。教育思想观念上的僵化,为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改革开放,首先就是思想和观念的解放,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46]通过思想大解放及我国和发达国家的交流,我们重新确立了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新发展。

(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特别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新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开辟,以及新的信息传递手段和认识工具的出现,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尤其值得注意。要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加强对外交流,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建立在当代世界文明成果的基础之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高等学校教学展现的是这样一种境况:“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和一张黑板”就构成了教学的全部,许多教师的教案可以十年不变,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少,教材内容更新很慢。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的教学手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教师普遍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课程尝试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将传统的讲授与发达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极大地改善了教与学的条件,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时,学校建立了健全的校园网络和数据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和远程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作业批改与反馈、网上指导等提供了新的渠道。

(三)教学评估体系的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的深入开展,我国逐步建立了新的教育观念,包括质量观、价值观、教学观、发展观等,这些现代观念对于教学评估体系的确立具有指导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现代化的教学评估体系,具体表现在:第一,确立了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和人才观,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教和学的主体地位,理顺了师生关系,实现了教学相长。第二,建立了定期评估制度。从2002年起,教育部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评估合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对全国高等学校进行分期分批的评估,并以五年为周期进行滚动评估。为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2013年,教育部决定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此代替以前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其核心是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估。[47]本次审核评估的时间是2014—2018年。此外,许多高等学校还建立了内部评估制度,并将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结合起来。第三,采用“同行评估”“外部评估”等评估方式,保证了评估的真实和合理。例如,《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先行试点,逐步推开,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高等学校的审核评估工作。第四,建立了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