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躁,清静为天下正。”
【解析】
完全做成的东西,看上去好像缺了些什么,但用起来却一点也不差。
完全装满水的容器,看上去好像是空的,但用起来却一点也不少。非常直的东西看上去好像是弯的,很明显的灵巧看上去倒好像很笨拙,特别善辩的人看上去倒好像不会说话。疾行能克制寒冷,清静却能克制暑热,清静无为可以使天下太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人类只知道去追求外在好的、美的,来满足我们美好的愿望。可是,一旦将这种追求和崇尚演变成无限的欲望,就会形成贪念,也就让我们无法正确面对现实,更无法正确面对自己。
每个人都知道名利和财富是好东西,也知道名利和财富得来不易,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以及到手拥有之后,都伴随着烦恼和痛苦。有的人幸运地得到了,有的人不幸没有得到,甚至有的人悲哀地死掉了。所以老子告诫我们只有戒除贪欲,才能获得幸福,否则就会害了自己。不管得到还是没得到,都是一样。
万事万物尽管纷纷扰扰,最后无一不返回它们的本根,而返本归根就叫“静”,可见清静无为是万物的本性。平静是天地的“水平仪”,恬静是个人最高的精神境界。心神宁静便能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能和谐圆满。
恬静后思虑便能钩深致远,恬静后行动便无往而不利。同时只有心灵恬静才能处无为之事,而唯无为才能无不为。
珠光是日本一位比较有名的禅师,曾在一休门下修行。他悟性很高,进步很快,但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坐禅时常爱打瞌睡,这使他在众人面前觉得很不好意思。
于是,他去找医生,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医生建议他喝茶试试,他接受了医生的建议,每天早晚各喝一杯茶,时隔不久果然治好了这个坏毛病。由于他天天喝茶,养成了习惯,在仔细品味当中,慢慢发现喝茶也很有规矩,不同的喝法有不同的味道。于是他便开始创制各种喝茶的规矩。
有一天,他刚刚制定完一道茶规,一休大师走了进来,问道:“应当以何种心情喝茶?”
珠光回答道:“荣西禅师曾说,‘应当为了健康而喝茶,平心静气’。”
一休又问:“有一位修行僧问赵州佛法,赵州回答‘吃茶去’,对此,你怎么想?”
珠光不语。一休让侍者拿来一碗茶,递给珠光。当珠光刚把茶接到手上,一休便破口大骂,同时将茶杯打落在地上。
珠光默默不语,过了一会儿,他起身向一休行礼,转身向禅房走去。一休大声喊道:“珠光!”珠光应答:“是!”然后回过头来望着一休。
“刚才问你应当以何种心情喝茶,如果不管心情如何,只是无心喝茶,又会怎样?”一休大师步步紧逼。
珠光不紧不慢答道:“花红柳绿。”
一休马上意识到,珠光已经开悟了,于是宣布珠光修行完毕,圆满出师。
“无心喝茶,花红柳绿”反映了珠光喝茶的自然心态。事事超然物外,顺其自然,不为目的去做事,生活多一分恬淡,多一分自然,你便会理解生命的真谛。
在一个美丽的海滩上,有一位老翁,每天坐在固定的一块礁石上垂钓。无论钓多钓少,两小时的时间一到,便收起钓具,扬长而去。老人的行动引起了一个小伙子的好奇。
一次,这位小伙子忍不住问:“当你运气好的时候,为什么不一鼓作气钓上一天?这可以满载而归了!”
“钓更多的鱼用来干什么?”老者平淡地反问。
“可以卖钱呀!”小伙子觉得老者傻得可爱。
“得了钱用来干什么?”老者仍平淡地问。
“你可以买一张网,捕更多的鱼,卖更多的钱。”小伙子迫不及待地说。
“卖更多的钱又干什么?”老者还是那副无所谓的神态。
“买一艘渔船,出海去,捕更多的鱼,再赚更多的钱。”小伙子认为有必要给老者订一个规划。
“赚了钱再干什么?”老者仍是显出无所谓的样子。
“组织一支船队,赚更多的钱。”小伙子心里直笑老者的愚钝不化。
“赚了更多的钱再干什么?”老者已准备收竿了。
“开一家远洋公司,不光捕鱼,而且运货,浩浩****地出入世界各大港口,赚更多的钱。”小伙子眉飞色舞地描述道。
“赚更多更多的钱还干什么?”老者的口吻已经明显地带着嘲弄的意味。
小伙子被这位老者激怒了,没想到自己反倒成了被问者。
“你不赚钱又干什么?”他反击道。
老人笑了:“我每天钓上两个小时的鱼,其余的时候嘛,我可以看看朝霞、欣赏落日、种种花草蔬菜、会会亲戚朋友,优哉游哉,更多的钱于我何用?”
说话间,已打点行装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