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朱子学与阳明学(简要目次)
第一节 心即理
一、陆王二子的关系
二、心即理的意义
三、心即理与即物穷理
第二节 知行合一
一、知行合一的意义
二、知行合一的要旨
三、知行合一的疑问及辩解
四、知行的真正意义
五、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与程伊川的知行合一
六、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与苏格拉底的知行合一
七、朱王二子与知行的关系
第三节 良知
一、良知的发现
二、良知的体用
三、良知固有说
四、良知普遍说
五、良知即百行的标准
六、致良知的程度
七、致良知的功夫
第四节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关系
第五节 四句教(二种)
第六节 朱子的宇宙观
一、理气二元论
二、太极论
第七节 王子的宇宙观
第八节 朱子的性说
第九节 王子的性说
第十节 朱陆即朱王的异同
一、朱陆二子的异同
二、致知格物
三、其他凡七个条
王阳明简要年谱
·1472年,宪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今余姚市)龙泉山。
·1482年,成化十八年,11岁,随父亲王华(新状元)寓京师。
·1488年,孝宗弘治元年,17岁,回余姚与诸氏完婚于江西南昌。诸氏,余姚人。
·1489年,弘治二年,18岁,偕夫人回余姚,识娄一谅、信圣人必可学而致之。一改活泼性格,严肃求成圣人,格竹失败。
·1492年,弘治五年,21岁,举浙江乡试。明年会试下第,归余姚,结龙泉诗社,对弈联诗。
·1497年,弘治十年,26岁,寓京师,苦学诸家兵法。想借雄成圣。
·1499年,弘治十二年,28岁,举进士出身,二甲第七名,观政工部。与七子唱和,是所谓泛滥词章时期。
·1500年,弘治十三年,29岁,在京师,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到直隶、淮安审决积案重囚。游九华山,出入佛寺道观。
·1502年,弘治十七年,31岁,告病归余姚,筑室阳明洞天,静坐行导引术,能先知,后因其簸弄精神,不能成圣,弃去。
·1504年,弘治十七年,33岁,在京师,秋季主考山东乡式。九月改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
·1505年,弘治十八年,34岁,开门授徒,与湛若水定交。
·1506年,武宗正德元年,35岁,上封事,下诏狱,谪贵州龙场驿驿丞。
·1507年,正德二年,36岁,赴谪至钱塘,过武夷山,回越城。
·1508年,正德三年,37岁,至龙场,大悟格物致知之旨。
·1509年,正德四年,38岁,在贵阳,受提学副使席书聘请主讲文明书院,始揭知行合一之旨。
·1509年,正德五年,39岁,三月,任庐陵知县。十二月,升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路过辰州、常州时教人静坐补小学工夫。
·1511年,正德六年,40岁,在京师。正月,调吏部验封司清司主事。二月,为会试同考官。十月,升文选清吏司员外郎。
·1512年,正德七年,41岁,在京师。三月,升考功清吏司郎中,黄绾、徐爱等几十人同受业。十二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据《大学》古本立诚意格物之教。
·1513年,正德八年,42岁,赴任便道归省。十月至滁州,督马政。地僻官闲,日与门人游琅琊、襄泉间。新旧学生大集滁州。教人静坐入道。
·1514年,正德九年,43岁,在南京教人存天理去人欲。
·1514年,正德十年,44岁,在京师,拟《谏迎佛疏》未上。上疏请归,不允。
·1516年,正德十一年,45岁,在南京。九月,经兵部尚书王琼特荐,升都察院佥都御使,巡抚南赣、汀、漳等处,平定征南王谢志山、金龙霸王池仲容等江西、福建、广东、湖广等地的暴动。
·1517年,正德十二年,46岁,正月至赣,二月平漳,十月平横水、桶岗等地,行十家牌法。
·1518年,正德十三年,47岁。正月,征三溧,三月,疏乞致仕,不允。平大帽、俐头。六月,升都察院右都御使,荫子锦衣卫,世袭百户。辞免,不允。七月,刻古本《大学》《朱子晚年定论》。八月,门人薛侃刻《传习录》。九月,修濂溪书院,四方学者云集于此。
·1519年,正德十四年,48岁。六月,奉命勘处福建叛军,至丰城,闻朱宸濠反,遂返吉安,起义兵。旬日平朱宸濠。与前来平叛的宦官周旋。
·1520年,正德十五年,49岁,在江西。王艮投门下,艮后创泰州学派。阳明自言在应付宦官刁难时全靠良知指引。
·1521年,正德十六年,50岁,在江西。始揭致良知之教。五月,集门人于白鹿洞。六月,升南京兵部尚书。九月,归余姚,封新建伯。
·1522年,世宗嘉靖元年。51岁,在绍兴[山阴]。正月疏辞爵,二月父王华死。丁忧。有御使承首辅杨廷和旨意倡议禁遏王学。
·1523年,嘉靖二年,52岁,在绍兴。来从游者日众。南京刑部主事桂萼议大礼得宠。
·1524年,嘉靖三年,53岁,在绍兴。四月,服阕,朝中屡有荐者。有人以大礼见问者,不答。十月,门人南大吉续刻《传习录》。
·1525年,嘉靖四年,54岁,在绍兴。夫人诸氏卒。礼部尚书席书力荐,不果。决定每月朔望在余姚龙泉寺之中天阁聚会生徒。十月,立阳明书院于越城西[山阴东]光相桥之东。
·1526年,嘉靖五年,55岁,在绍兴。十一月庚申,子正聪生,七年后黄绾为保护孤幼收为婿,改名正亿。
·1527年,嘉靖六年,56岁,在绍兴。四月,邹守益刻《文录》于广德州。九月,出征思田。天泉证道,确定四句教法。
·1528年,嘉靖七年,57岁。二月,平思田之乱。七月,袭八寨、断藤峡。十月,乞骸骨。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时,公历1529年1月9日,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余县青龙铺码头。
原文参考书目
·王阳明全书,38卷24册;
·王阳明全集,8卷16册;
·传习录附录,共4卷4册;
·王学提纲,2卷2册,吉村秋阳撰;
·王阳明出身靖乱录,3卷;
·明儒学案,40册62卷;
·阳明先生则言,2卷2册;
·阳明先生集要,15卷10册;
·王阳明奏议选,桑原忱著;
·王阳明文粹,4卷4册,村濑晦辅著;
·阳明学(杂志),第1期至第80期;
·王门宗旨,10册;
·王心斋全集,2卷;
·王阳明文录抄,5册;
·王阳明,1卷,三宅雄次郎著;
·论王阳明学,井上哲次郎论文,刊于《阳明学》(杂志)第1期、第2期、第3期;
·明史,(清)张廷玉编;
·朱文公文集,121卷;
·朱子语类大全,141卷;
·朱子全书,66卷;
·朱子书节要,20卷;
·朱子学,2卷;
·宋学概论,1册,小柳司气太著;
·宋元学案,140册;
·二程全书,66卷,16册;
·张子全书,17篇17卷;
·周子全书,1册;
·陆象山全集,36卷;
·陆象山,1册,建部豚吾著;
·三鱼堂集,18卷10册;
·学蔀通辨,12卷3册;
·求是编,4卷1册;
·国朝先正事略,60卷;
·清名家小传,4册4卷;
·国朝学案小识,14卷12卷;
·四书五经,等;
·中国历代沿革图说,1册,河村与一郎编。
译文参考书目
·王阳明.王阳明全集(1-5).北京:线装书局,2012年;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1-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王守仁.王阳明诗文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
·吴震.传习录精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新编本(1-6).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
·王守仁,陈荣捷.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王守仁.传习录(新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
·张清河编.王阳明诗歌选择.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王守仁.阳明先生集要.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王阳明详传》于1904年5月,日本文明堂初版,本书参照底本为广文堂再版。——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