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人:伯纳德·西尔沃(Bernard Silver)和诺曼·约瑟夫·伍德兰德(Norman Joseph Woodland)。

1952年7月,两位美国工程师伯纳德·西尔沃和诺曼·约瑟夫·伍德兰德,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取得了最初的条形码专利权。

起源:条形码最初设想是为超市开发的,但是其技术最早为铁路行业所采纳使用,他们在火车车厢上贴上条形码,使火车车厢与相应的列车相匹配。

条形码扫描仪全球年销售量:120亿台。

主要制造商:康耐视(Cognex)、德立捷(Datalogic)、霍尼韦尔(Honeywell)、施克(SICK)、斑马(Zebra)。

线性条形码是一组可以用特殊扫描仪读取信息的代码。最常见的是超市里随处可见的通用产品代码(UPC),黑白条纹列成一排,条纹底部印刷一行数字。线性条码储存一维(1D)数据,出现在杂志、麦片盒子、糖果包装纸、汽车、图书馆卡片上,包括本书的背面。一维条形码只在一个方向(一般是水平方向)表达信息,而在垂直方向不表达任何信息,其一定的高度通常是为了扫描仪的对准。

条形码的专利权在1952年就被授予,但在专利发布了12年后才首次投入使用。1974年6月26日是扫码界历史性的一天,在俄亥俄州的特洛伊(Ttoy Ohio)收银台,收银员扫描了第一个带有条形码的产品——10只装的箭牌果味口香糖。这包口香糖目前正在史密森尼学会的美国历史国家博物馆展出。

最近你可能注意到了二维(2D)快速响应(QR)代码,这种代码以小方块组成的形状出现在各种物品上。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条形码叫二维码。美国邮局、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航空公司、医疗保健供应商和许多其他地方使用了另外一种二维码——PDF417码。严格地说,二维码(2D)不是条形码,但是很多人仍然习惯这么称呼。因此,我们在本书中使用一维码和二维码这两个术语来表述。

条形码可以由激光扫描仪或成像仪来读取。激光扫描仪能非常迅速地将光线照射到条形码上,并将反射光线解码。成像仪使用相机拍下条形码的图像,然后由专门的软件解读条码信息。

这两种条形码扫描仪有各种不同样式。有固定不动的,比如超市的柜台扫描仪,购买的商品从固定不动的扫描仪下方通过即可完成扫码;或者是手持式的扫描仪;甚至是无线的,用于移动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