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仪是用来探测和测量地球内部振动的仪器,记录的内容被称为地震图。这些单词的前缀来自希腊语词汇seismos,意思是“震动”或“地震”。地震仪以研究地震最为人知晓,但它们也是研究火山、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结构的信息、为结构工程师收集数据及进行油气勘探的好助手。

地震仪沿三个轴测量地震波:两个水平轴(南北和东西)和一个垂直轴(上下)。地震波有三种主要类型,纵波(P)和横波(S)穿过地球的主体(纵波和横波均属于体波),面波沿着地表传播。

纵波(初级波)在地球上传播,并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振动,产生压缩力,或挤压某物的应力。纵波传播速度最快,将是地震仪记录的第一波。当压缩力通过地面上升时,它们的运动主要在垂直轴上。

横波(二次波)也在地球上传播,但它们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方向上来回振动,造成剪切力。它们的运动将主要出现在水平的南北轴和东西轴上。横波比纵波慢,两波到达的时间差可以用来确定地震仪到震中的距离。

图1 地球的这一横截面说明了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先感受快速纵波(P),传递压缩力。横波(S)速度较慢,在垂直于运动方向的振动中传播剪切力。面波沿地表传播。

地震的类型

尽管地震可能是由火山活动、地下洞穴的坍塌,甚至是一次大爆炸引起的,但最常见的类型是由构造板块(地壳的一部分)的运动引起的。正断层(构造板块相接的地方)是板块之间张力的结果,当两个相互接触的板块的上盘相对于下盘向下滑动时,地貌就会延伸。由于板块之间的挤压,导致上盘相对于下盘向上滑动,地貌就会收缩,从而导致逆向断层。当大型板块水平向相反方向滑动时,就会发生走滑型地震,导致上面的地面发生位移和震动。

第三种也是最慢的波是面波。它们以起伏波动(瑞利波)或左右运动(勒夫波)沿地表传播,并在地震仪的三个轴上都显示出来。虽然面波比体波慢,但它们的振幅非常大,往往是破坏性最强的。

地震仪是从地动仪发展而来的,它可以探测震动或地震的方向,但不能确定震动的强度或模式。已知最早用来探测地震的仪器是中国学者张衡在公元132年左右发明的。详细的描述显示,这是一个出色而聪明的发明,由一个装饰华丽的铜圆柱体,八个面向外的龙头围绕在圆柱体的上边缘。在龙首正下方的下圆周上,固定着八个铜蟾蜍。每条龙嘴里都叼着一个小球,当圆柱体内部的一根杆子被地震触发时,小球就会落到蟾蜍的嘴里。捕捉到落球的蟾蜍指明了地震的大致方向。

1700多年来,对地震的研究都依赖于不那么精确的仪器,比如张衡的仪器。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人们建造了各种各样的地震仪,其中许多都依赖于对水池或液态水银中波纹的探测。其中一个类似于蛙龙机器的装置,其特点是当地震发生时,一个浅盘的水银会溢出到放置在它周围的小碟子里。

另一种地震仪是在18世纪发明的,它由一个悬挂在天花板上的钟摆和一个指针组成,指针拖着一盘细沙,当钟摆摆动时,指针就会移动。在19世纪,第一个地震仪被制造出来。它利用各种各样的摆锤来测量地下振动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