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算成功,如何算失败,其实并没有定论,但《蹶叔三悔》中那个叫蹶叔的人,他的一生经历其实是很失败的。失败也没有什么,不可能人人都成功的,但蹶叔的失败却很有点意思。
此蹶叔,向来自信。这么说吧,别人的话他基本听不进,他要认定什么,你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他的人生经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郁离子·虞孚第十·蹶叔三悔》
□蹶叔好自信,而喜违人言。田于龟阴,取其原为稻,而隰为粱。其友谓之曰:『粱喜亢,稻喜湿,而子反之,失其性矣,其何以能获?』弗听。积十稔而仓无储。乃视于其友之田,莫不如所言以获。乃拜曰:『予知悔矣。』
既而商于汶上。必相货之急于时者趋之,无所往而不与人争。比得,而趋者毕至,辄不获市。其友又谓之曰:『善贾者,收入所不争,时来利必倍,此白圭之所以富也。』弗听。又十年而大困,复思其言而拜曰:『予今而后不敢不悔矣。』
人谓蹶叔三悔以没齿,不如不悔之无忧也。
第一阶段,在家里务工做农民。民以食为天,他当然也不例外。只是他的行动和别的农民不太一样。他们家吧,分到的地不是太好,在龟山的北面。一般说来,这样的地方,更要用心思才能种得好粮食。他却将水稻种在旱地上,将高粱种在湿地中。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水稻要水,高粱性旱,他却偏要像袁隆平搞科学试验,人家袁大师是真正的科学家,而蹶叔肯定不是。邻居经常劝他改变一下方法,他就是不听。这样坚持的结果可想而知,种了十来年,他家的粮仓依旧空空,一顿接不着一顿。看着人家粮满仓,收成年年都不错,他于是醒悟:我后悔了,我一定要改掉自负的毛病!
于是,蹶叔进入第二个创业阶段,他去做生意了。从务农到经商,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转型。一般的人要实现这样的转型都是很难的,更不要说个性鲜明的蹶叔了。果真,他依然老方一帖,还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套路来行动。他看到哪种货好卖,就赶紧进货,而且常常和别人抢购,不管价格是不是高,一律收进再说。
等到他的货物屯积到很多时,那些同样也收购到紧俏货的生意人都挤到他这个市场上。可想而知,价格马上跌下,他不仅没赚到钱,而且常常货卖不出去。这个时候,好心的朋友都看不下去,告诉他一个简单的道理:会做买卖的人,常买进人家所不急于买的货物,瞄准时机再出手,这样才会有钱赚,你不能这样跟风的!蹶叔还是不听。这样一直做了十年买卖,还是异常穷困。这个时候,他忽然又有所醒悟,对朋友说:我已经吃尽苦头了,从此以后,我一定要接受你们的忠告,再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了。
估计此蹶叔前二十年的奋斗并没有什么成就,也估计他并没有娶妻生子,没有太多的负担。他想,自己做农民不成功,做商人也不成功,还不如换种方式,搞点新鲜的,说不定会一举成名的。忽然,他作出人生中的另一个重大决定:要去航海。于是蹶叔进入了他生命中的第三个阶段,做航海家。此蹶叔,失败归失败,还是很有人缘的,他还借得到钱租得到船邀得到朋友。于是,一行人泛海东行,接近深海地带时,朋友相劝,不能再前进了,如果再前进,就会到海中的无底之谷,出不来的。蹶叔不听,没事没事,我们的船很安全的。不想,果真如他朋友所言,他的船进入到深海地带,漂啊漂,一直在海上漂了九年才回到岸上,是怎么回来的呢?还是一次强烈的台风,顺风把他的船吹上来的。
回到岸上的蹶叔,又是一副怎样的形象呢?头发尽白,形如干尸,没有人认识他了。这个时候,他彻底地懊悔了,对着朋友抱拳,向着太阳发誓:我如果再不听你们劝,一定不得好死!朋友们都笑了:悔就悔吧,但那些逝去的光阴还能再追回来吗?诚意伯显然是夸张,此蹶叔本来就是个虚拟的人,虚拟了就没有多少真实性可言,至少航海的过程有点夸张。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言外之义的理解。蹶叔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呢?当然主要是性格,他就认一个理,自己很正确,而不管别人是如何做的。自己做自己的主总可以吧,我只要种子选好,施足肥料,再加上我的勤奋,不会没有收成的;人家卖得好,我也跟进,这肯定没有错的,做生意不卖紧俏的东西还卖什么呢?然而,别人成功的种种客观现实,恰恰在很大程度上反证了他理念和行动的荒唐性。
生活中真正像蹶叔这么死不改悔的,肯定不多,但具有他一样做人做事思维的,肯定不少。
还有一个问题是,有些人到死了还不肯改悔,我认为这比蹶叔要好。因为他的从来不后悔,也就没有什么忧虑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