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黄帝第二》
□商丘开复从而泳之,既出,果得珠焉。众昉同疑。子华昉令豫肉食衣帛之次。俄而范氏之藏大火。子华曰:『若能入火取绵者,从所得多少赏若。』商丘开往无难色,入火往还,埃不漫,身不焦。范氏之党以为有道,乃共谢之曰:『吾不知子之有道而诞子,吾不知子之神人而辱子。子其愚我也,子其聋我也,子其盲我也,敢问其道。』
商丘开曰:『吾亡道。虽吾之心,亦不知所以。虽然,有一于此,试与子言之。曩子二客之宿吾舍也,闻誉范氏之势,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贫,贫者富。吾诚之无二心,故不远而来。及来,以子党之言皆实也,唯恐诚之之不至,行之之不及,不知形体之所措,利害之所存也。心一而已。
晋国有个范氏家族很厉害,范家有个叫子华的儿子名声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就是凡他看重的,朝廷就给以爵位,他不赞成的,朝廷立即罢黜。于是,他家里门客如云。
有一天,来了位郊野老农,叫商丘开。该商年老体弱,又黑又瘦,邋里邋遢,门客中没有一个人对他好的,但子华收留了他。
这些门客竭尽所能地欺侮他。一次大家来到了一个高台,有人诳哄他:谁能从这里跳下去,赏赐黄金百两。大家争着答应,商丘开信以为真,第一个跳下,只见他姿态优美,像飞鸟一样轻快,着地后,一点也没有损伤。大家都认为,这是偶然,没什么大不了的。又一次,这些门客指着一条河拐弯处的深潭说:里面有珠宝,谁会潜水,谁就可以得到。商丘开就按他们说的,潜入水中,出水时果然得到宝珠一颗。从此,门客就开始怀疑他不是一般的人。
子华知道这些事情后,就让商丘开进入可以吃肉穿好衣服的行列了,就是说提拔了他。不久,范家的仓库失火,子华高喊:谁能从火中把锦缎拖出来,我就按拖出来的数目多少奖励给他。
商丘开没有任何的犹豫,迅速冲进大火,拖出很多东西。他在大火中往返自如,火苗烧不着他的身子,尘埃也不往他身上落,直到把该抢的东西全部抢出来为止。
这个时候,子华以及所有的门客,都认为商丘开是不一般的人。于是众人都向他道歉,并说跳高台、入深潭都是骗他的。而且,大家一致要求他讲讲神秘的道术。
商丘开擦擦汗,一脸的诚恳:同学们呐,道术我真的是没有。我所做的,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只是有一点感受给大家说一下,这一点感受就是,我远道来到范家,是出于对范家的信任,我听说的和到范家看到的事实完全一样,这就更坚定了我对范家忠诚的决心,对这里的一切都感觉顺畅,任何时候都没有不满情绪,平时唯恐自己的行为有什么过失,往往把自己的身体都忘记掉了。我心中根本没有自己的利害,只有“诚”这一个字罢了!
从此以后,范家门客的门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宰我听说这件事后,就告诉了老师孔子,孔老师评论说:你们不知道吗?最讲诚信的人,是可以感动一切外物的!动天地、泣鬼神,东西南北,天上地下都不会遇到阻力。
诚信应该是个很古老的话题了,相信孔老师时代也经常讨论这个话题。那么,诚信的主要支撑点是什么呢?
孔老师有一次给颜回同学上课时曾经谈到过这个话题。孔老师认为,心中要不装着东西,或者把某种东西看轻,这样才有可能做到诚。他举例说,民间有一种有趣的游戏,如果用瓦片作赌注的时候,心就灵巧;用银钩作赌注的时候,心就糊涂;用黄金作赌注的时候,心必定昏乱。其实,赌技没有改变,只是赌注不同而使人的心情不同。越是怕输,内心越是紧张;越紧张,越重外;越重外,内心越乱;越慌乱,内心越加拙笨。
孔老师上面说的,但凡我们玩过牌的,但凡有点小搞搞的,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媒体上经常有这样的报道:某老年活动室,老年人小搞搞,小到什么程度?一颗子五毛钱,或者一块钱。那么,按照各地打牌的规则,就如麻将,如果在三牢时来个杠头开花,那也有六十四颗,算一算,多少钱?赌注可大可小,大到一个晚上,一个有名的地产商可以输掉两千万,小到几十块。输两千万的一点声色不动,因为他们那个圈子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赢回来了。输几十块的可能会出问题,某老人,好牌将和时,突然血压升高,杠开的同时,人也倒下了。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在全国各地,情节大致相同,都是因为那个赌注。如果换成纸片,还会发生吗?一般情况不会发生,这都是那个“外”的原因。
诚信需要不被外物所左右。同样的,它还需要不因外物的**而分散注意力。
《列子·黄帝第二》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也,若橛株驹;吾执臂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丈人曰:『汝逢衣徒也,亦何知问是乎?修汝所以,而后载言其上。』
正值炎夏,孔夫子仍然带着他那群学生为理想而奔波。在去楚国的路上,经过一大片树林,看到一位驼背老人在举着竿子粘知了。只见他身手敏捷,速度非常快,一只连着一只,就像在平地上捡东西那样容易。孔老师一行看得惊讶,他问了:您的技术真是太神了,其中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吗?孔老师就是这么的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哎。驼背老人很自信地说:当然有的,我每年都要花五六个月的时候来练习累丸(叠小石子)。如果在竿子上头累两个而不掉,那么知了就很少能逃掉的;如果累三个而不掉,那么十个知了中只有一个逃掉的;如果累五个而不掉,那么,就像在平地上用手捡一样简单。你们没有看到我的动作吗?我不管站在哪里,都像一根木头桩子一样;抬起的手臂,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像两根枯树杈子。虽然,天空是如此的广大,虽然,地上万物是那么的繁多,然而,在我眼中,只有知了们的翅膀。我不回头,不转身,绝对不会因为你们的到来而分散我粘知了的注意力,我能这样做,那些知了怎么会跑得掉呢?
更神奇的故事还有。
楚国有一个钓鱼高手叫詹何的,神奇无比。他只用一根细细的茧丝做钓线,用一只麦芒一样的小针做鱼钩,用又小又细的荆竹做鱼竿,用什么做钓饵呢?半粒米饭。准备完这些东西,他专门到百丈深渊、湍急的流水中去钓,往往能钓到像车子那么大的鱼,而他的钓丝不断,钓钩不直,钓竿不弯曲。
詹何是真有钓鱼的本事,不像严光。严先生专门跑到我家乡富春严陵山去钓鱼,坐在东台上,放根长线,其实是做做样子的,他要等他当皇帝的老同学来找他做官呢!
有一天,詹何被楚王叫去聊天了。楚王也很好学,他要从各路高手中学习治国的道理。楚王感到奇怪,不要说他奇怪,我们大家都奇怪呢。
詹何却讲得很随意。他这样对楚王说:我曾经听到我爸爸在世时说过,说有个叫蒲且子的人很善于射鸟,他用的弓力量是最小的,系上最细的茧丝,顺风放箭,一次能射中飞翔在云天之上的两只黄鹂。能做到这一步,是他用心专注,手的力量用得均衡。我就是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发,经过五年的训练,才懂得了其中的规律。每当我来到河边,拿起鱼竿时,我的思想上不存在一点杂念,一心一意地钓鱼。我握竿的力量始终保持均匀,专心致志,任何事物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我能以弱胜强、以轻致重、事半功倍的原因也许就在这里吧。
詹何的道理的确很简单啊,楚王想,治理国家不也要这样吗?把天下都运乎于掌上,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呢?
原来,商丘开的诚,能有这么大的力量,真不简单。我们往往会把“诚”狭义理解,把重点放在“信”上。其实,“诚”的基础,就是内心的专注,内心专注于“诚”,才会真诚,否则一天到晚把“诚”字挂嘴上,那也“诚”不了的,也根本不是“诚”,即便“诚”字是“言”字旁也没什么用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