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案例 任重而道远的中集集团多元化之路(1 / 1)

战略定位 裴中阳 321 字 6个月前

1980年初,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集团)于深圳创立,1994年股票公开上市,主要股东为中远集团和招商局集团。

自1996年开始,中集集团的集装箱产销量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2007年更是率先一举突破200万TEU。

2012年,中集集团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实现543.34亿元和19.39亿元,同比下滑15.3%和47.5%。其中,核心业务集装箱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下降28.5%和49.6%,成为拖累整体业绩的重要因素。

实际上,中集集团早就意识到了集装箱单一业务的潜在风险,自2002年开始大举进军半挂车等道路运输专用车辆领域,2005年向能源装备业务(低温罐式储运、LNG接收站等)扩张。通过不断的国内外收购兼并,截止2007年,中集集团道路运输车辆、能源装备业务营收分别达97.24亿元和45.36亿元,在总收入构成中分别占比19.9%和9.2%,而集装箱业务则下降到69.82%。到2012年,中集集团的集装箱业务占比已经不到50%。

不难发现,影响中集集团业绩的罪魁祸首是海洋工程(钻井平台业务)。2010年初,中集集团控股国内最大的钻井平台生产商烟台来福士。2012年,该板块净亏损达5.27亿元,2013年上半年继续亏损1.9亿元。

同样是通过并购业内优秀企业快速成长的海洋工程业务,为何竟然如此命运多舛?势在必行的中集集团多元化之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业务分类、产业边界确立本身有无值得商榷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