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慰与遗憾(1 / 1)

心灵之旅 马志国 1348 字 5个月前

算来,我从事心理咨询与研究已经20多年了。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应邀为全国很多报刊做专栏撰稿人,接待了天南地北的心理求询朋友太多太多的来信,来电,来访。他们都把我当成最可靠的朋友,和我倾诉最隐秘的心灵故事,与我进行最坦诚的心灵交流。走进心理咨询室的朋友,我曾经和他们促膝而谈,看到过他们的愁容和眼泪,也看到过他们的笑脸和欢颜;拨通心理咨询专线的朋友,我曾经和他们电话交流,听到过他们的哭诉和呼救,也听到过他们的欢声和笑语;写来心理咨询信的朋友,我曾经和他们书信往来,读到过他们连篇累牍的痛苦和无助,也读到过他们字里行间的快乐和自信。

每当此时,我的心一面很沉重,为求询的朋友们陷入心灵低谷而沉重;一面又很欣慰,为求询的朋友们走过心灵误区而欣慰。是的,当求询的朋友的愁容、哭诉、痛苦、无助化为欢颜、笑语、快乐、自信的时候,当求询的朋友终于走过心灵误区的时候,当求询的朋友又看到了眼前的阳光的时候,当求询的朋友又鼓起生活的勇气的时候,当求询的朋友走向新生活的好消息传来的时候,那种欣慰让我感到真的收获了很多很多。这是对我精神上的一种奖掖!

不少朋友说我,救人救心,功德无量。我是俗人,不曾想过与人有所功德,倒是切身悟到,能对别人的心灵有些许帮助,便也乐在其中了。

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我越来越深刻地体验到,一个人凭自己所长靠自己所能为别人做点事,原来自己也在收获着更多更大的回报,由此你会具体而鲜明地感受到你对别人对社会是个有用的人。那是怎样地一种实实在在的人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啊!而当你为别人做的那点事,竟能帮别人救助了自己的心灵,竟能让别人的多云多雨的心灵重新洒满温暖灿烂的阳光,你心中那种成就感满足感该是怎样地更加充盈?您说这该是多大的一种福分?于是,我将继续为朋友们做好心理咨询服务。因为,我更愿意让自己的心中继续收获多多,我更愿意有一个充盈的精神世界,我更愿意成为感情的富翁、心灵的富翁、精神的富翁——糟糕,不小心说露了底!也好,心理咨询师也不妨和朋友们坦露自我。是的,我正在成为感情的富翁,心灵的富翁,精神的富翁。

既然如此,遗憾何在?说来也是一言难尽。

许多心理障碍往往是一些事件压抑在心,积郁成疾,形成心病。时日已久,当事人或许压抑到了潜意识之中,或许不愿回忆。但只有找到致病根源,才能根治心病。可是,心理咨询师常常为此无奈。那次,一位朋友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说他感到生活没有了希望,整天振作不起来,心情很是压抑。几句之后,就一再问我该怎么办。我解释说,如同你只告诉大夫说头疼而不谈具体的病情,大夫是没法下药一样,不弄清心理障碍的具体原因是难于进行心理分析和心理帮助的。治好心病更得“对症下药”。请你讲讲对你影响较大的生活故事好吗?我刚说到这里,那边已经挂断了电话,把一个遗憾留给我。

在我的一本书中曾经说过,心理咨询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唤起来询者的自助自救意识和行动,求询者能否自助自救是心理咨询是否成功的标志。人只有自己才能最终救自己。人的心灵最需要自我救助。人的心灵有一种天然的自救潜能。然而,有些求询的朋友却不思自救。一位求询者给我写来长长地一封求询信,我回信提出了分析和建议。然而,我的信刚刚发出,又连续收到了她的好几封来信,一点也不顾我的分析和建议,没有拿出一点实际的行动,只是一个劲儿地诉说。就是这样,常有些求询的朋友没完没了地写信,打电话,来访,而不肯发挥自己的主观积极性,表现出对心理咨询师的强烈的依赖性。遇到这种情况我只好直言:人需要自己救自己。然而,如同大夫不能包治所有的病人一样,对于不能合作不思自救的朋友,心理咨询师最终也只能空留遗憾。

大凡心理障碍都不是一个晚上形成的,有的甚至是从童年就已经伴随着人,当然也就不可能一个早上彻底化解或消除。因而往往有些心理障碍需要多次的咨询会话。但是,常常有求询者总是企望一次咨询会话解决问题。一次,一位母亲陪同20岁的女儿前来求询。第一次咨询会话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母女都很高兴,说去了几个地方,吃了不少药,这次才总算看到了希望。我把名片留给她们,约定了再次咨询会话的时间,以便巩固效果,彻底摆脱心理困扰。可是,真个是“黄鹤一去不复返”,再也没有了她们母女的音讯。每每遇到这样的个案,我总是很久很久地心怀牵挂和担忧。然而,“此地空余黄鹤楼”,你的牵挂与担忧只能揉进无奈的遗憾之中了。

一定要在当事人有求助的意向和行为时,才能提供咨询服务,这是心理咨询的主动性原则,在教育工作中,不管学生有没有交流的意向,即使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老师也可以找你谈话。心理咨询师不能这样。因为面对心理问题,当事人如果没有求助的意向,没法建立有实际意义的咨询关系。然而,常常有些朋友对我说,请我找他们的孩子、学生或亲友进行心理咨询。当我知道当事人已经是中学生或成人的时候,我总是建议应通过适当的工作促使当事人来主动求询。可是,常常由此没有了消息。此时,你除了遗憾还能怎样?

心理咨询主要是面对常态人群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如同人的身体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一样,人的心理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原本这是和感冒发烧一样很自然很平常的事。然而,有些朋友总以为凡是需要心理咨询的人似乎有点见不得人。于是,常常有些朋友来信信封上不写回邮地址,信的末尾又忘记了说明,结果让人没法回信。更有一些朋友刚刚预约好,却因为多余的顾虑,而放弃了进一步的咨询。对此,我也只能心怀一份遗憾。

还有很多很多的遗憾留在我的心中:有的是求询的问题并非心理问题或者不是心理咨询师工作的对象,让人爱莫能助;有的是求询者放弃主观努力一味地指望心理咨询师有什么五分钟见效的灵丹妙药,让人无可奈何;有的是求询来信没有说明情况,让人难于复信帮助;有的是求询者没有事先预约,让人难于及时服务,也有的是因为占线,一些朋友要拨打几次电话才能和我通话甚至错过了求询的机会,还有更多的是由于诸多的原因,一些朋友没有条件或机会进行心理咨询,只能默默地承受着心灵煎熬的痛苦。这才是更大的遗憾。当我遇到有些朋友因为怕人看见而悄悄地溜进心理咨询室的时候,当我看到有些朋友来信不敢写上地址并要求回信信封不写“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我的心总是那么沉重:我们的心理卫生科学的普及工作是真是任重道远啊!

正是为了尽量地少些遗憾,我讲述了一个心理咨询师心中的故事。

生活总难免遗憾。不过,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随着心理卫生科学的不断普及,心理咨询师的遗憾会越来越少。我企盼着。

200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