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一位事业有成的商人走在街上,看到一个衣衫褴楼的铅笔推销员迎面而来,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把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手中,然后就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卖铅笔人手中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以前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
这位商人未曾想到,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竟然帮助他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不难想象,倘若当初没有商人那句话,纵然给他几千元也无济于事,断不会出现从自认乞丐到自信自强的剧变。
因为那只是怜悯,而没有尊重。
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帖催人奋进的强心剂,一种对他人人格价值的充分肯定。它常常与真诚、谦逊、宽容、赞赏、善良、友爱等等相得益彰,与虚伪、狂妄、苛刻、嘲讽、凶恶、势利等等水火不容。给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给失败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失败后的同情、安慰与鼓励。只要有尊重在,就有人间的真情在,就有未来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后的继续前进,就有失败后的东山再起。
这是为什么?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告诉我们,人的基本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是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尊重的需要是人的一种高层的精神需要,它紧邻着最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说,尊重的需要获得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就会直接升华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获得尊重的下一步,往往是获得成功。于是,尊重给人心空播撒阳光,尊重让人满怀希望,尊重催人奋进,尊重助人成功。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人际规则。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审视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假如别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不能用傲慢和不敬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假如自己在有些地方不如他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和嫉妒去代替理解和尊重。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和的心境,去面对所有的强者与弱者、幸运者与不幸者。
不用担心尊重没有回报。人际关系心理学告诉我们,互动性是人际交往的首要的规律。尊重不是单向的付出,尊重是一颗最好收获的种子。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必会收获别人回报给自己的尊重。正是在彼此的尊重中,我们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尊重是播撒在生活中的一颗幸福的种子。
200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