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1 / 1)

心灵之旅 马志国 680 字 5个月前

这是发生在去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星期天,约好去一位编辑朋友家串门,小女非跟着不可。不想,我们父女俩在回返时遇到了麻烦:找不到原本设在海河边金刚桥附近的18路汽车站了。时值午后一点左右,头顶烈日,四周无人。我几乎是拽着女儿朝远远走在前面的一位行人赶去。

走近了,从背影看出是一位老大爷,走路腿脚还一跛一跛的。走到近前,打过招呼,才看清老人六七十岁光景,一身很赶不上时髦的制服,一副老工人的模样。由于步履艰难,加上天热,老人额角上满是汗珠。

见我们问路,老人收住脚:“18路站改地方了,你们这样走可越走越远,得往回走。”老人往回一指,见我身后还领着个孩子,又摇头:“往回还有老远的路,得过几个弯路,坐车也不方便。这么小一个孩子,这么热,这么远,哪行?”

“您告诉我怎么走,行。”一个问路人,能有人告诉怎么走自是应该满足,那有“不行”的理儿?

“你行。这么小个孩子哪受得了?”老人略一沉吟,干脆地说,“走,我带你们抄近路吧,这可以少走20分钟的路。”老人说着转身往回就走。

“可是,可是您也在往前赶路,别误了您的事……”我迟疑着。

“走吧!你们认不好这路。”老人头也没回,就领我们拐进一条小巷。

走进小巷,才见这是弯弯曲曲的一条深巷。午后时分,深巷不见行人。我心里有些不安起来,对老人的这份热情竟生出怀疑:老人会不会别有所图啊?我一向认定天底下好人多,也的确从许多的身边的好人那里感受到一份份爱心。然而,一想到见诸报端的官场上的贪污腐败以及社会上的坑蒙拐骗,还是禁不住对老人做着各种胡乱的猜测……

“我这腿疼闹了一阵子了。”我正胡思乱想着,老人又开口了,“吃了两副药,不管事,今儿这是想让大夫给换个药。医院两点开门,我去了也是等着。再说,要是你一个大人,告诉你怎么走也就算了,走点瞎道就走点瞎道呗。我是心疼这孩子……”

听到这里,我便稍稍放心了一些,边走边与老人攀谈。攀谈中知道,老人67岁高龄,退休很长时间了,子孙满堂,用老人自己的话说是“红眼”“白眼”都有,身体也行,就是最近腿闹点小毛病……虽说我越来越相信老人的善意,可说心里话,直到七拐八拐,走出小巷,来到一条大街上,我才确信老人的善意。

于是,我就想着分手时该怎样说感谢的话。

走到一个路口,老人站定,指着前面极仔细地告诉我:“再往前,走不远,第一个路口向左拐,拐过去就看见18路站了——走吧,爷俩。”

突然之间,我只顾得上拉住老人的手,刚才想好的一串感激的话都没影儿了。

“爷俩快走吧,好赶车,我这再去医院。”是老人推着我们上了路。

走过路口,我们父女俩站住脚,回头望,只见老人已迈着艰难的步子走出老远,身影逐渐融进人流之中……

我定定地站在那里,不仅仅为老人的助人品格所感动,更为老人的朴素境界所感动。老人做了一件有助于人的善事,可他自己似乎并不曾意识到这一点,做好事是那样自自然然,毫无修饰,毫不做作。帮别人做事,好像是在履行一种根本用不着别人赞誉的职责和义务,是人的本分。老人的行动好像告诉我:人就该这样,这没有什么。面对这种朴素的人生境界,我庆幸刚才没找到那一串感激的话。

这个平凡的故事过去快一年了,我总想讲出来,却井非是仅仅为了一表感激之情。

199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