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地祝福(1 / 1)

心灵之旅 马志国 664 字 5个月前

《半个世纪的心理学生涯》一书,是心理学界献给沈德立先生70华诞的一份贺礼。捧读此书,想起了与沈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

1991年,我的第一部书稿就要出版了。由于是心理学专业的书,又是我的第一部书,编辑先生建议请有关专业的权威人士审稿作序。我想到了沈德立先生。

沈德立先生曾经连任两届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在我国心理学界德高望重。1979年我在天津师大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沈先生担任我们的实验心理学课程。编辑先生听了我的想法,非常赞同。但是,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又很少联系,为一个普通学生的书稿,沈先生会答应吗?

虽说心里没底,还是经当时的辅导员曹素雯先生和沈先生联系说明了此意。出乎意外的是,沈先生很快回信,欣然应允。只说,眼下身体不好,不能太急了。先生能够答应,已经很感意外,还能有别的奢望?我如约给先生送去了书稿。那时,通讯还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不久,沈先生就专门发来电报,约我去谈谈书稿。当我到了先生的家里,再次和先生坐在一起的时候,看到我的20万字厚厚的一摞书稿,先生不仅全文审读,还用铅笔做了许多圈点。我动容了,那是要花费很多很多心血的呀!先生说:“连书稿都不看,就信笔作序,不是做学问的态度。作序就要认真负责。”先生的治学严谨强烈地感染了我。更让我感动的是,这时我才确切知道,先生刚刚出院不久。先生是拖着病体用心血为一个普通学生的发展铺路啊!这是怎样的一种品格!

先生既有学者风范,又质朴平易,诚恳热情,给人的关爱常常是那么悉心。作为博士生导师,沈先生除了教学科研,还担任师大分管科研的副校长,兼任20来个全国和天津的社会职务。工作的繁忙可想而知。即使如此,对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心理学工作者的帮助,也是那么细致入微。那年的一个晚上,我忽然接到沈先生的一个电话。原来是一家出版社约请沈先生主编一套心理学丛书。先生说,首先想到了我。当我选定了一本书的写作任务后,先生说其实这个很难写。于是,从提纲到行文提供了不少指导。在先生的悉心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了书稿。当我送去书稿的时候,沈先生又和以往一样,提前在办公室等候了,让我心里很是温暖。这提前的等候,仅仅是一种守时吗?这是一份厚爱!

为了我国的心理学事业,沈先生呕心沥血,却不大会关心自己。记得那次沈先生带我参观了他的心理实验室。在他办公室的桌上,我看到零散地放着小半袋饼干和几个不大的苹果。我不解其故。先生说,我早晨来到这里,常常是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家,常常需要这些东西为我“服务”。我顿时想到当时先生已经快60的人了,因胃病住院做过手术,不禁肃然起敬!我只能向先生进一言:“您也要关系自己呀!”

转眼,先生70岁高龄了。领导和同仁决定要给先生过一个隆重的70岁生日。先生是个不事张扬的人,坚决地谢绝了大家的好意。他说,自己没有多大成就,更不适应祝寿的场面。这才有了这本书作为先生的70岁生日贺礼。

我蓦然想到,沈先生的办公室里,有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为沈先生的亲笔题词“人以德立”。是沈先生的为人,让我越来越深刻地读懂了这几个字。

不久前,在先生主持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再次见到先生。见谈笑间老人精神很好,我深感欣慰,心中默默地为先生祝福!

200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