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惆怅知多少,月不长圆,春色易为老。”仿佛一觉醒来,青春已悄然远逝,宦海沉舟,望千帆竞扬,百舸争流,心中很是怅然。
一日,与庆龙先生对饮,惆怅之情溢于言表。雷先生当即书一联赠我,日“春归花不落,风静月长明”。如清风拂翳,我眼前顿然一亮,心情亦豁然开朗。
于是,我们谈起此联作者俞樾。清道光三十年,俞樾在礼部复试,看到诗题为:“澹烟疏雨落花天”,便以“花落春仍在”作为诗的开头。凭此一句,即被礼部侍郎曾国藩擢为第一。咸丰五年,出任河南学政。后因出试题被御史以“割裂经文”之罪奏本皇帝而丢了乌纱,流落苏州。
俞樾官场失意,屡遭劫难,后来落到无家可归的境地,直到1879年才在朋友的资助下得以营园建房。但他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地投身教书育人、著书立说之中,赢得“门秀三千士,名高四百州”的美名。去年夏天,送堂妹去南京读书,因抑制不住对俞樾的仰慕,于是继续南下至苏州俞樾故里。在别人的指点下,走过热闹繁华的观前街,转进幽静的马医科小巷,推开凝重的黑漆大门,就是俞樾故居“曲园”了。曲园的规格并不豪华,规模也算不上气派,但十分幽静雅致。曲园呈曲尺形,第一进大厅名日“乐知堂”,正厅为“春在堂”。在花园中的假山上有一小亭名日“回峰阁”,花园的尽头有一间用于休憩的小屋叫“达斋”。这些皆出自俞樾之笔,蕴含着他历经浮沉,大起大落,尝尽世态炎凉后的深刻的人生智慧。缓步其间,你会觉得有一位睿智的老人向你娓娓讲述着“春归花不落”的人生哲学。那精湛的哲思,使你从世俗的烦恼和纷繁的愁情中超拔出来,豁然自释。
人生在世,命运多舛,关键是在多舛的命运面前该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面对欲望,当知足常乐;面对挫折,应坚信总会峰回路转;面对失败,要抱定“花落春仍在”信念。如此,你的人生之路定会由曲而达。
人心中有春,春色将永远不老;人心中有花,即便春去,花依然绚丽。人生于天地之间,只要于天无愧,于人无怍,生命就永远是繁花似锦的春天。
(原载1998.2.21《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