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分享 让孩子不再学“哑巴英语”
文\黄子妈(图书出版人,践行亲子英语,儿童教育研究者)
宝宝黄子(从3岁开始接触“晓华亲子英语”,坚持亲子英语两年)
“哑巴英语”是大多数八零后父母的痛。我们学了十多年英语,结果见到外国人依然是“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儿子黄子出生后,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重视他的英语启蒙,不想让他再走我学英语的老路。
和很多职场妈妈一样,无数个夜晚下班回家,我累得只想“葛优躺”,可想着娃的英语启蒙计划,又不得不强打精神,拿英语“说学逗唱”。每当这个时候,我就非常想找个英语培训班,把娃往里一扔算了,省心省事。但好几次试听课一完,我又坚定地把娃领回来了。
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在家进行亲子英语启蒙,让孩子以自然习得的方式学会英语。
念那么贵的英文班,却依然是“哑巴”?
放学后,孩子们都在小区广场玩耍。有一个印度小孩,有着棕黑的皮肤和微卷的头发,在人群中跑得飞快,很扎眼。孩子们都很好奇,胆子大的孩子上去说声“Hello”,印度小孩也很热情地回应。看得出来,他也渴望有人玩。但是,孩子们笑着跑开了,没有人再多说一句。
只有我家黄子能和他玩。两人交换玩具,还不时耳语。印度小孩的爸爸也很奇怪,就问我,为什么大孩子都不能说英语?(我顺便了解到,这个印度孩子会三门语言:英语、印度语和汉语。其中,英语和印度语是母语水平,自如切换)。
我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解释说:“也许是那些孩子害羞。”这也让我有了思考。这些孩子都生活在北京,看他们身上的校服,都已经念了小学(而且是海淀区不错的学校)。按常理,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有英文课;但凡条件还过得去的家庭,家长都会再给孩子报至少一个英语辅导班,每年学费至少两万元(这在北京几乎成了“标配”)。即便如此,孩子遇到同龄外国小孩依然不能开口,哪怕简单说几句。
这还是在北京,换到其他地方,情况估计更难以描述。
5岁的黄子比我强
因为职业的原因,我看过不少有关英语启蒙的图书,也参与出版过类似图书。书中经常有一些成功案例——即便父母英语不好,孩子依然可以自然习得英语,并且表现非常好。2015年,我因为参加活动,认识了作为英文主播的晓华。之后,我开始听她的电台节目,包括她和女儿Emma一起搭档的英文节目。我越听越羡慕——Emma才几岁,英文水平却秒杀学了十多年英文的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家给黄子做英语启蒙的决心就更大了。
黄子的英语启蒙是从3岁左右开始的。我首先把儿歌和绘本作为切入点。黄子最早学会的儿歌,是晓华和Emma演绎的Brown Bear。没过多久,黄子就把大部分儿歌都学会了。慢慢上道后,我开始按照晓华的建议,给黄子增加读物类型,提高难度。经过两年左右的启蒙,黄子用英语做日常交流已经没有问题,和同龄的外国小孩也能一起开心地互动和玩耍。
让我诧异的是,通过晓华的方法,5岁的黄子用英语的灵活度比我还强。我记得问他“How are you? ”时他随口回答:“Couldn't be better.”,可在我的字典里,只有那句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I am fine,thank you.”。有天晚上,我和他一起玩看图说句子的游戏,他拿到一张有几只鸟的图片。按照我的推测,他会说“There are some birds.”(我也没想出别的答案)。结果他说的是“Birds are noisy,they make me dizzy.”。我一愣。老实说,“dizzy”是我最近和他读绘本才学到的词,他能自发用起来,还用得这么贴合。孩子学习语言的方式,果真和大人不一样。
现在每天晚上,我都会让他自己用英文讲故事(看图讲或者自己编都可以)。黄子现在能讲5分钟左右的全英文故事,基本能把故事说清楚。
晓华的启蒙方法,还让我有了个大大的意外收获,黄子英语发音比我好!一点都没受我“川普”英文口音的影响(我是四川人)。有时候,淘气的黄子还和外国友人一起嘲笑我的发音。有一回外国朋友来家里吃饭,我想说“pepper”(胡椒),结果发音成了“paper”(纸)。他和外国朋友都一愣。儿子明白过来,率先纠正了我的发音,并开起我的玩笑:“妈咪,您让人家吃纸啊?哈哈哈。”那一刻,我这个当妈的不禁脸红,可看到儿子在英语方面的进步,我也有点小小的成就感。
阅读方面,黄子最近所读的读物是初级章节书“Fly Guy系列”。听过两遍后,他自己会读了,我还给他录制了视频。看着儿子投入的样子,随着情节乐呵呵的状态,我非常开心。
我们读过的图书主要分四个方向:经典且难度适中的原版绘本、分级读物、儿歌书,再加上一本日常对话书,这样听、读、唱、说都齐了。好多书都是跟着晓华老师一起团购的(长期看晓华微信公号的读者,应该比较熟悉)。
我庆幸没有让错误的方法耽误孩子
给黄子英语启蒙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难免也有内心煎熬、不确定、急躁不耐烦的时候。但因为有晓华的指导,我在这个过程中还算比较顺畅。遇到问题或者启蒙效果不好的时候,我就把我的困惑告诉她,向她咨询,共同探讨。晓华会给我切实的建议——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如何做、可以利用哪些资源等等。
我坚持给黄子录音频。每当黄子的英语有了新的进步,我都会告诉晓华,也会“强迫”她听孩子的音频。晓华很耐心地给我反馈,尤其是我关心的发音问题,会细致地告诉我下一步该怎么做、有哪些资源可以用。真的非常感谢。
晓华把她多年给孩子英语启蒙的经验(包括她自己学英语的经验),都分享整理出来了,非常实用。方法对,启蒙才高效,这是我这两年亲身体会到的。希望有更多的家庭能因此受益(那些错误的方法不仅使家长白花钱、孩子白受罪,还耽误了孩子最宝贵的英语启蒙时间)。
在“晓华亲子英语”平台,有一大群志同道合的家长。我和他们一起互相交流鼓励、一起坚持,已经有两年多的时光。每每看到孩子阶段性的进步,我都很开心。也希望晓华的这本书让更多的家长看到——我们完全可以成功完成英语启蒙,让孩子们轻松学英语,自由行走在这个星球上!
读者分享 学生时代听晓华,当妈后带娃听“晓华亲子英语”
文/读者Tracy(一位北京的在职妈妈)
宝宝 Ryan(从两岁半开始接触“晓华英语”,已学习两年)
知道晓华是很多年前的事情,那时候我还是一名大学生,经常听晓华在CRI(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英文节目CHINA DRIVE。知道晓华开始做亲子英语时,我已到了初为人母的年龄,“绿叶成阴子满枝”。
在2015年下半年,我家的小朋友Ryan两岁半了。眼看着Ryan的中文阅读已经形成习惯,英文启蒙该着手考虑了。因为工作的关系(晓华注:Tracy是很有经验的托福老师),我深知语言学习有个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也就是关注语言启蒙的家长所熟知的关键期。
作为北京的在职妈妈,早出晚归,到家早已累得不想说话。Ryan小朋友上幼儿园后,“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永远是家长群里的热门话题。要不要也给Ryan报个英语班?我本着了解老师教学方法的心态,去试听了两家英语机构,结果发现教学机构不过是把教材拆分以延长学习时间,况且每周才一次课,也没法保证一定量的输入。
正巧,我在微博上发现晓华在做亲子英语,立马添加了她的公众号,在对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Ryan的英语启蒙之路从此开始。这里我要声明一点:有的人认为我是托福老师,给自家娃娃英语启蒙还不是手到擒来?殊不知,我从来没有教过这么小的小朋友,教幼儿和教成人完全是两码事,更何况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没有距离感,一不小心就会很随意,所以这对我仍然是一份challenging job(有挑战的工作)。
在慢慢阅读“晓华亲子英语”的文章时,我发现里面的文章太用心了。从字体、字号到段间距,从图片到内容都是我喜欢的。她有一个观点我很认同——任何孩子听不懂的“英文输入”都是无意义的。可以用辅助的中文让孩子先理解意思,孩子才不会一味地排斥英文。另外,晓华对于Emma的一些教育方式,也让我欣赏。比如我记得有首歌,Emma唱“我是一只落汤鸡……遭雷劈”,我快要笑死了,心里默默佩服:不是每一个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态度,愿意把这样的声音放到平台上来。
听着听着,我也会羡慕,什么时候我家Ryan也会像Emma姐姐这么棒呢?总之,be patient!
为此,我先做好了充足准备,把“晓华亲子英语”公众号的文章一篇篇打印出来(比如《如何为孩子创造全方位的英语环境》等文章让我受益匪浅),做了详细的笔记。
在向晓华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会遇到问题。比如,我发现自己学的英语太学术化,和小孩子的日常用语是两回事……不过,当时我刚看完《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吉田医生说,做事不要等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条件不成熟也可以采取行动。这也无形中给了我鼓励。
听晓华老师绘本讲座的时候,我也会记好笔记,有疑问的地方会到群里跟大家一起探讨,平时在绘本阅读时不懂的地方也会在群里问。比如有一次,我不知如何给Ryan解释一个动物名词“screech owl”,有位上海的妈妈就给了我全英文的解释:“It is actually an American owl with screeching sound and distinctive ear tufts.”;再比如,当我读到“I see a water buffalo charging by me.”时,我拿不准“chargeby”和“charge at”的细微差别,江苏南通的毛毛爸爸也给了我解答。
闲暇时,我会有意识地和Ryan一起唱歌复习。上下班路上自己先学习亲子英语,选定一个主题,生活当中遇到就可以演练。总之,你不懂就要去学,在你磨磨唧唧的时候,别人已经默默开始了!
万圣节,Ryan跟着晓华学会了万圣节儿歌Trick or Treat,我也和孩子一起唱会了。英语学习,就是要自然地融入生活中,让孩子随时感受到。
听上去很完美?其实远远不是,我也在不断努力。有晓华老师做榜样,有这个平台上那么多家长的陪伴,我相信我可以做好。同时,跟着孩子一起不断成长,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读者分享 亲爸带娃进行英语启蒙,秒杀英语培训班
文/厚爸(八零后老北京金融奶爸)
宝宝厚厚(从零岁开始接触英语,现在3岁)
厚厚上幼儿园后,老师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某桥幼儿英语可以来我这儿报名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路家长齐炸锅:“报不报?”“别的孩子都报啦,咱家也不能落下。”“听说效果不错,有证书……”
对待这个问题,我倒是比较淡定。这样的培训班虽然有专业的教材和科班出身的老师,但也难免落入应式教育的窠臼。在英语启蒙阶段,我相信“晓华英语”的做法——亲子阅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让孩子在自然、自主、快乐的气氛中,开始潜移默化的英语学习——与其说是一种学习,不如说是玩耍。以下分享我关于亲子阅读的一些心得。
我发现,亲子阅读绝不仅仅是有感情地朗读那么简单。家长要根据书中的角色与情节,控制节奏,营造氛围,“吹拉弹唱”。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也被你的热情感染,被你引领着进入故事当中。至于你的朗读技巧?其实孩子并没有那么在意。
我在讲书的时候,经常进行角色扮演——当然不是我一个人身兼数职。我作为主讲人在说,厚厚作为听众也不能闲着。她时而扮演走失的小狗,时而变身警察局的调度人员,时而是负责念咒语的女巫,要不干脆就是一阵大风。总之,在那一刻,我们都是书的一部分,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会对话,唱歌,跳舞或者满床乱爬——有这么好玩的游戏,相信她是不会走神的。
让我没想到的是,英文绘本还纠正了厚厚不爱吃饭的问题。从辅食阶段,厚厚就对吃没有太大的兴趣。她曾经三餐只吃一个饺子,然后欢蹦乱跳了一整天。我隐隐地怀疑她拥有核动力。此外,喂她吃蔬菜,难于上青天!我拿起How Do Dinosaurs Eat Their Food,书里描写的恐龙是怎么吃饭的呢:狼吞虎咽?挑三拣四?杯盘狼藉?浪费食物外加打嗝放屁?不不不,都不是。它们坐姿端正,细嚼慢咽,轻言细语还愿意尝试每种食物——最棒的是吃过饭后它们还会感谢父母!
那么,看过这本书以后的厚厚是否依然挑食呢?还挑……但是从此,被放在自己碗里的蔬菜,即使不爱吃,她也会吃光;没吃过的食物她愿意尝试;掉在碗外的饭粒她能主动捡起;用过的碗筷她能送回厨房。夫复何求?
什么时间进行亲子阅读呢?我会趁着厚厚早上喝奶时,午睡前,晚上睡觉前……反正时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每次听《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我都会想:存在厚厚身上了。上了一天班,回家还得读书自然辛苦。但看着亲子阅读的效果在她身上日积月累却又实实在在地体现,我就会想:再讲几页吧……
在看《女巫温妮》时,每次我讲到:“Winnie grabbed her magic wand,stamped her feet,waved three times and shouted...”厚厚一定大喊魔性咒语:“Abracadabra!”屡试不爽。我真心不知道一个3岁的孩子是如何听懂那么复杂的英文长句,还接得严丝合缝的。但事实就是如此,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孩子的发音、语感、语法以及单词量都有了进步。这种进步有时让我都惊讶——我只能通过用难度更高的绘本才能测试出孩子的边界到了哪里。这样又能激发厚厚对新绘本的兴趣,良性循环,周而复始。
以上都是“把孩子丢进英语培训班”所做不到的。
3岁的厚厚并没有像一些小达人那样英语字正腔圆,出口成章。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有权按照自己的进度成长。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教育孩子是不公平的,毕竟善良的孩子从来没拿我们跟马云爸爸比较过。作为家长,我有更多的时间和意愿去了解自己孩子的水平,在鼓励她的同时,帮她查漏补缺。
现在的厚厚会捧着Peppa Pig安静地看上几页;睡前她会雷打不动地吩咐我来读一段Pete the Cat;现在的她已经能够说出我故意不翻译的单词;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她已经开始喜欢上读书了!
教育是场马拉松,并非百米冲。家长们,让我们慢慢来,慢慢来。
读者分享 英语启蒙,从生活点滴渗透开始
文/ Helen(英语老师、绘本阅读推广人)
女儿妞妞(从在妈妈肚子里开始感知英语,目前22个月大)
我是一名英语教师,从2007年大学毕业到现在,走上三尺讲台已整整十年,关注“晓华亲子阅读”也有差不多1年时间。在此之前,我还是CRI“轻松调频”节目的忠实听众——当我知道Uncle Ting就是Emma的爸爸时,根本不用质疑Emma的英语了——Emma生在一个好环境中,英语肯定超级棒!自己也暗下决心,但我能把女儿妞妞的英语也培养得这么好吗?我非常赞同晓华的理念和方法,尤其是把英语常态化、日常化、生活化(这无疑对孩子是莫大的帮助。比如女儿妞妞洗手的时候,洗手液的泡泡便是很好的素材,我欢快地边和她洗手,边比画手指,边唱出来:“One little,two little,three little bubbles;four little,five little,six little bubbles……”至于后面的词,随便编就好了,孩子非常喜欢。一段时间之后,我故意留白,留给她去填词,也是一个很好的互动。类似这样的细节太多了,有时我都惊讶,孩子是怎么掌握的?随时就给你surprise!有一天晚上,妞妞的某个玩具落在外面,我要找回来。于是我告诉她:“你等着妈妈回来,可以数数。”让我意外的是,她从one一直数到ten,虽然有个别音没发清楚,但是她很自然地输出了,赢得家人的掌声和喝彩!这就是无形渗透的魅力所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旦为人母,便是一辈子的工程。我也有幸受邀成为外研社的英文绘本推广活动讲师,并在这个传递正能量的过程中结识了很多优秀小伙伴。我也在进步,和孩子一起成长!
读者分享 我家的亲子英语启蒙经验及方法
文/ Della(从事英语教育事业,研读教育心理学)
宝宝Polly & Alice(从3岁开始接触“晓华英语”,已学习半年)
我叫Della,专业英语出身,育有一儿一女,是家庭亲子英语启蒙的“小白”——因为自己虽然从事英语教育事业,但开始家庭亲子英语启蒙却是在一年前。当时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大班,儿子还未上幼儿园。
正式接触晓华英语是在半年前。晓华的观点和方法,我深深地认同并自己实践。我在家的亲子英语启蒙并没有特别制定计划,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日常对话与游戏。这些看上去都很随性,游戏环节也不是我专门为他们设定的(只是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我加入一些英文单词或短语)。这种中英文随机切换的模式,他们也乐于接受。
和家长朋友分享一个小经验:在日常对话的启蒙中,我很少会涉及过长、过于复杂的句子。比如让孩子刷牙洗脸,我不会说“It's time for you to get up,you need to brush your teeth.” 这种长句子,絮絮叨叨就像老太婆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此外,我还喜欢让女儿设计属于自己的绘本书。现在女儿对于听到的英文绘本故事,很快就能流利地复述出来。儿子对手工不感兴趣,于是我在精读Wheels on the Bus 这本书时,还花了一天的时间,做了个家庭版的公交线路图。玩好了这个游戏,儿子立马能唱出这本书中的儿歌,并且对书里的各色人物也有一定的熟悉度了。
不管是哪种英文启蒙方式,做了都比不做强。即使不为学英语,仅仅作为亲子陪伴,这也是一种爱的表达、一段留给孩子的珍贵童年回忆。
读者分享 五岁半开始英语启蒙,一点都不晚
文/韦丹凤(南宁的一位职场妈妈)
宝宝Elsa(从五岁半开始接触“晓华英语”,已学习两年半)
我家宝宝的英文启蒙进行得比较晚,在Elsa(小名小鱼儿)五岁多的时候,我和她爸爸才有了英文启蒙的想法。起初我因为英文底子浅,没敢贸然买纯英文绘本,想从中英双语绘本入手。但问题来了,从小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Elsa只看中文,对英文视而不见。我尝试着用英文读给她听,她不但对英语一点兴趣没有,还有了抗拒情绪。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继续?已经引起她的反感了;放弃?天下哪个妈妈想放弃?
正当我一筹莫展时,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经朋友推荐,我们收听了晓华和Emma在荔枝FM做的节目“幼儿英语故事屋”(现名“晓华亲子英语”)。从此,古灵精怪的Elsa就爱上了同样古灵精怪的Emma,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跟随着晓华和Emma的脚步,我们收听儿歌、阅读绘本故事。当晓华在线上推荐第一套全英文绘本“The Pigeon Needs a Bath系列”时,我毫不犹豫地下单了。我这才发现,之前我给她买的绘本太难了,超出了她这个年龄的理解能力,才导致了Elsa的抗拒情绪。抓住了她这个小兴趣,我开始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她这来之不易的兴趣。一段时间后,Elsa开始有了明显进步。有次周末下大雨,我们要去车站接爷爷奶奶,她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迫不及待地冲出门,说:“I love jump in muddy puddles!”……这让我惊喜万分。
现如今,8岁的Elsa拿起3、4级的英文绘本,能理解并朗读90%的内容。我深信,你的精力放在哪里,哪里就会有收获。
读者分享 儿子从抗拒英语,到爱上英语
文/好宝妈妈(来自内蒙古一个小县城的妈妈)
宝宝好宝(从三岁半开始接触“晓华英语”,已学习一年半)
我是一个五岁男娃的妈妈,给儿子做英语启蒙是从他三周半开始的。对于如何教小孩子学英语这件事,我一直很苦恼。身边有从事英语教育的朋友说没有给孩子做启蒙,也有很多过来人早早把孩子送到英语早教班——结果适得其反,到了上学的年龄,发现孩子最不愿意学习的就是英语。另外有些教育观念也反对过早孩子学习第二外语。所以受各种意见影响,自己也一直犹豫。我相信对于这一点,很多新手妈妈,特别是小城市、小县城的新手妈妈也会有同感吧!
由于资源少,在接触晓华英语之前,我也走了弯路。特别是当时儿子已经三周半了,他的母语思维已经建立起来了,所以当我把他的中文故事书换成英文故事书时,儿子各种不适应,各种反抗:“我不要英文书,我要中文书,妈妈不早说英语,讨厌……”这是我在最初每天都要面对的!持续“较劲”了一星期,我觉得不行——这样下去,不但起不到启蒙效果,还有可能让孩子从此再也不愿意接受英文。
所以我暂时停了下来,开始反思,把晓华所有公众号的内容看了个遍(我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固执地坚持,而是停下来反思)。现在五岁的儿子虽然说不了多少英语,但是他像爱听中文故事一样爱听英文故事,这让我非常高兴。对于英语启蒙这件事,我自己一直坚持晓华的理念,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去学习这门语言,让英语不再成为障碍,享受阅读过程中的美好。作为一个母亲,此心足矣。
读者分享 女儿的中文太好,我用迂回战术给她英文启蒙
文/四喜妈(爱生活、爱家庭、爱思考)
宝宝四喜(从三岁开始接触“晓华英语”,已学习半年时间)
女儿小四喜刚刚开始英语启蒙。因为中文启蒙的时间早、阅读量大,小四喜的中文已经很强势,一开始很排斥英语。我带她上了几节英语培训课,结果她不止自己捣乱,还带动大家捣乱。再加上家里的人更看重本地话与古文的学习,小四喜的英语启蒙便暂时搁置了。
无意间,我接触了晓华在“喜马拉雅FM”的课程,加入了英语启蒙的微信群,结果英语启蒙的念头便一发不可收。我按照晓华老师的方法,利用四喜每天跟我一起在上班路上的半小时时间给她磨耳朵,循环播放晓华推荐的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每天小四喜很喜欢,没听几次便会了,慢慢过渡到其他英文童谣。
在英语启蒙中,我遇到的大难题,就是小四喜的中文太好了!以小四喜平均每天10本中文绘本的阅读量,她的中文已经强势到我根本没办法与她“作战”的地步(反正每次都完败)。于是,我用晓华老师的方法,采用迂回战术,与小四喜订立“君子协定”——约定好每晚睡前,中英文绘本各读一本(英文绘本根据她自己的喜好),并试着用这种方式与她有一些比较简单的对话。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效果也很好。
在此由衷地感谢晓华老师的“喜马拉雅”课程,晓华老师细心解答了我的很多问题(英式美式的选择、phonics的学习时间、如何与孩子互动等等)。希望“晓华英语”越来越好。
读者分享 我希望女儿学英语不再像我那么辛苦
文/天天妈妈(一位深圳在职妈妈)
宝宝天天(从五岁开始接触“晓华英语”,已学习半年)
女儿五岁开始英语启蒙,迄今为止有半年的时间。现在女儿不仅会哼唱很多英文儿歌、发音清晰(一些发音特别好),还可以自己观看简单的全英文动画片,并观察猜测发生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女儿对英语开始产生了兴趣。
我自己的英语学习就走过弯路。和很多八零后、九零后爸妈一样,我从初中开始正式接触英语,应该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学习者:背单词,学语法,改善蹩脚发音。参加工作后,和国外的客户打交道,我的短处又暴露出来了:表达不地道。后来我下了狠功夫,才逐渐有了改观。有着前车之鉴,我希望女儿的英语学习能少走弯路,不再像我那么辛苦。
根据晓华老师的方法,我除了大量播放经典歌曲外,还分场合和女儿一起唱儿歌,进一步加深印象。比如女儿早上赖床,我会在她耳边哼唱Are You Sleeping,还会用我的手指假装spider(蜘蛛),用她的手臂假装water spout(喷水嘴);我的手在她的胳膊上走上去、滑下来,同时哼唱Itchy Bitsy Spider;遇到下雨天,我教女儿唱Rain Rain Go Away,又应景又有趣。
这样坚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女儿和小伙伴玩耍时,到了唱英文歌环节,本来羞怯的她会突破自己,扯着嗓门大声带领小伙伴们唱歌。当时的我着实惊讶了半晌,那个自豪的样子我至今记忆犹新。后来我意识到可能是唱英文歌给她带来了自信,所以她能够突破自我,也算是无心插柳了。
英语启蒙路漫漫,愿我们共勉!
读者分享 亲子英语启蒙,考验的是家长的爱
文/不忘初心(陪孩子慢慢长大的妈妈)
宝宝蓉蓉(两岁半开始接触英语,已学习一年)亲爱的晓华老师:
您好!
因为长期关注晓华老师的英语启蒙,得知晓华老师要出书了,而且有意愿的妈妈还可以把自己跟孩子的英语启蒙经历记录下来,写进晓华老师的书里,我内心那股冲动就一直憋着,直到落笔前,还在整理自己和孩子在英语启蒙路上的点点滴滴。
首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一位三岁半的孩子的妈妈,英语专业出身,本身挺喜欢英语,大学毕业后的主要职业是英语培训。孩子的中文昵称叫蓉蓉,英文名我当时选了几个给她挑,可能是因为经常听到晓华老师和Emma的声音,对Emma这个词特别有好感,所以,她就偏要选Emma作为自己的英文名。能跟晓华老师的孩子一样的英文名,说不定可以沾点灵气啊!哈哈!
我在孩子两周岁后,才开始关注英语启蒙。在看了不少英语启蒙的相关资料(特别是听了晓华老师分析的各种英语启蒙方式的利弊)之后,加上我不愿浪费全职妈妈和英语专业本科生这两重身份,我选择了通过亲子英语进行启蒙的这条路。
2017年4月以前,我基本是无计划地教她唱唱儿歌、泛读绘本。随着自己有了更多英语启蒙的知识积累,我也意识到孩子上幼儿园后,能够启蒙的时间会更有限,所以就开始了相对有规律的英语启蒙。
分享一个小故事。母亲节当天,我早早地起床准备了素材,打算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特殊节日。我记得晓华老师推荐过英文绘本I love You Forever,里面的诗,把母爱抒发得淋漓尽致,所以,我决定跟孩子做一张手工贺卡,把那段诗写进去——贺卡左边恰巧是迪士尼一首插曲中的一部分:“Mommy mommy,Mommy mommy,hello mommy,I love you!”我们把卡片做好后,开始唱那首歌。我唱的部分是“Baby baby,baby baby,hello baby,I love you!”。其实那首歌比较简单,蓉蓉早已能唱,只是我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它能有更深刻的含义,也借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儿童节当天,我给孩子读了绘本 I am a Bunny,并跟孩子一起制作了兔子手工。我相信,阅读,是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真心祝愿蓉蓉能“悦读悦成长”!
对于英语学习,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这些文字一直提醒着我——
准备走亲子英语启蒙这条路之前,先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我能坚持每天花十分钟陪孩子读或听一本英语绘本吗?
我能每周末花半小时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吗?
我能每个月抽出时间,整理孩子的双语启蒙资源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在这几个问题前面加个条件:
“以后的十年里”。
然后再问一遍。
对于大部分妈妈,特别是我们这些小城市的父母,这确实是极大的考验。但是,走过培训学校之路的我,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所以,即使这条路再难,我也必须给自己和孩子一次尝试的机会。没有尝试,怎么知道不可以呢?
我相信,孩子最后能不能喜欢上英语,真正考验的是:家长的爱!
其实,像我这样追随晓华老师和Emma,走在亲子英语启蒙路上的妈妈越来越多,我们并不孤单,互相打气,并肩前行,就有了前进的动力。
读者分享 感谢人生里,这些美好的相遇
文/茉莉妈妈(职场妈妈,陪伴孩子“二度童年”)
宝宝Moly(两岁开始接触英语,现在三岁半)
听闻晓华老师要出书了,还是一本“属于大家的书”。突然也想动笔,写写我坚持亲子英语启蒙这一年来的故事。
我的女儿茉莉2014年2月出生,在她三个月大时,一位阿姨送了I Can Read系列纪念版给她做礼物。当时我心里暗想:“看英文书?太早了吧?”那时,我全然不了解英语启蒙,更没有体会过其中的奥妙和乐趣。大概一年之后,我偶然翻出这套书,找出一本最简单的Biscuit读给茉莉听,女儿出乎意料地喜欢,时不时就让我读给她听。于是,我顺势买了整套英文绘本Biscuit系列。
我开始给茉莉读绘本后,才发现一个问题——哪怕你曾经高考英语140分、英语六级、托业900分……这些都不代表你能绘声绘色地讲好英文绘本!你没学过小小兔是bunny,小小猫是kitten,小小孩去厕所是go to pee-pee……更贴切地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与我们日常接触的英语都不一样。
为了更好地给茉莉读绘本,我去网上搜了Biscuit很多版本的朗读音频,结果有了意外收获——最吸引我的就是晓华老师和Emma录的版本。母女两人的互动特别温暖,晓华声音里的优雅和亲切,以及Emma地道的发音、伶俐的个性都吸引着我,那种音频之外的轻松和快乐会倾洒出来,感染着听故事的人。至此,我与“晓华亲子英语”开始正式结缘,我和茉莉温馨愉悦、充满遐想的英语阅读之旅也正式启程。
“晓华亲子英语”给我最大的启示有三点。第一,并不是一定要以英语为母语的妈妈才能给孩子英语启蒙(也就是说,我也可以)。第二,英语启蒙不是一项负担和任务,而是一种快乐,一切都可以在与孩子的轻松互动里“玩”出来。第三,结合自己学英语的历程来看,的确不能把英语当成一门学科知识来“学”——语言是工具,是人与人交流打开彼此心灵之窗的媒介。启蒙方法不应该是死板教条的,而应当是柔性灵活、与孩子的性格和生长环境息息相关的。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跟着晓华和Emma,我和茉莉从Bisuit和Brown Bear开始,陆陆续续读了不少绘本。她在这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更浓郁的阅读兴趣里,体会着不同于中文的别样文化和韵律之美。如今,她可以驾驭简单的英文日常对话;她会在游玩一个黑暗的山洞时因紧张和害怕飙英文小句;她会随时随地地蹦单词,并问我某某东西用英文怎么说;她会在没学过英语的祖辈面前,流露出小骄傲的神情;她会裸听英文动画音频,咯咯地笑;她把唱英文儿歌、看英文动画都当成了最喜欢的事。
而我,从一首英文童谣也不会唱的“小白”,到现在也能随口溜达出几十首。我把读英文绘本看成追补童年,时而觉得暖流涌动,时而想跟着爆笑。或许是深受晓华的影响,我感觉自己读“小猪小象”绘本故事时,夸张的口气都好相似!而且,我太羡慕晓华和Emma一边弹琴一边唱!于是,我又报名学了钢琴,还不遗余力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这时我发现,自己熟唱的儿歌也是孩子最先学会的儿歌,自己讲得最声情并茂的故事也是孩子最爱的故事,你的投入和热情会像一面镜子一样投射在孩子身上,如影随形。
就在刚才,我收到了“晓华亲子英语”寄过来的“大红狗”系列绘本——是我给茉莉准备的儿童节礼物。自己收到之后,先一口气读完了——细腻的画风,幽默的语言,好的行为习惯的渗透,对友情亲情的珍惜……满满的正能量跃然纸上,暖流涌动。
与晓华这样特别的缘分,让我认识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交流读后感,分享资源和秘笈,也不断探讨、反省自己时而的盲从和执拗。我们会继续在这样的亲子共读中滋养身心,与孩子共同成长。
感谢人生里,这些美好的相遇。
读者分享 想启蒙孩子,先自我充电
文/Anita 葡萄妈(自主创业,经营葡萄酒生意)
宝宝小葡萄(一岁九个月接触英语,已经学习两年)
我是葡萄妈,在小山村接受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开始学英语,上过两年技校,工作五年后,报读夜大(混文凭的时代,白天工作,晚上上学),曾对着夜大的英语课本查单词查到掉眼泪(回想起来,眼角仍挂着泪痕),因为有90%的单词都不认识。那时,我的英语书本全都标有密密麻麻的音标,虽然很难,但我一直没有放弃。
小葡萄出生后,我在他一岁九个月时开始英语启蒙。葡萄爸爸不会英语,无法参与。我们的亲子英语阅读主要在晚上,不管工作多忙,我每天晚上睡前都坚持和葡萄一起亲子阅读,从未间断。至今坚持了快两年。
2015年6月初,我根据晓华老师的推荐,开始买书了解亲子阅读,并学习英语启蒙的方法。我对葡萄的英语启蒙,从日常对话、最简单的吃喝拉撒说起,逐渐过渡到读绘本、玩游戏、做手工、唱儿歌、看动画片……可以说亲子英语启蒙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光,留下了太多难忘的美好回忆。分享我的一点小心得:我觉得启蒙中最重要的,就是家长要有自信心和同理心。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方法总比困难多。同时,家长和孩子之间要懂得换位思考,要接纳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真正做到“看见孩子”。
目前小葡萄已经有一定的听说能力,能在固定的英语时间和妈妈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一起读英语故事、玩英语小游戏,会边跳边唱她喜欢的英语儿歌,能看懂适合他目前年龄阶段的英语动画片。希望日后有更多的机会与大家交流,英语启蒙路上,我们一起努力,一起用心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