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为事,先为人圣。做事先做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一个人的人品是做人的最基本法则,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领导干部犯错误,首先就是丢了人品操守,精神家园有了缺口,理想信念随之滑坡动摇,就肯定会犯错跌跤。政德关乎政治生态,政德关乎发展质量。良好的品德更是共产党人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源。
德不配位,必有灾祸。一个人的德行不足以支撑他的权力、名位或者财富,迟早会出现灾祸。要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德才”关系,德才都要配位。领导干部出问题,往往不是因为“才”,而是因为“德”。人而无德,行之不远。人品就是一种德,为人需要品德,从政需要官德,丢掉了为政之德,信念缺失信仰滑坡,价值观“脱轨”,就会失去从政良知,走向违法犯罪深渊。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真正干出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政绩。
天下至德,莫过于忠。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和政治生命线,是最大的政德。如果这一条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对党忠诚,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党的组织、党的事业的忠诚上,如果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表里不一、言行不一,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那么肯定会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