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天地有杆秤,功过问百姓(1 / 1)

领导干部世界观 晓山 257 字 5个月前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心如秤,民意如镜。只有多照一照群众这面镜子,比一比群众这把尺子,才能检验出自己的功过得失,真正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

公道自在人心。对一个人、一件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符合绝大多数人评判标准的就是最公道的评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是永远的阅卷人。一个领导干部有没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所作的决策、推动的事业、办成的事情是否深得民心,是否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体会最真实,自然会作出最公道的评判。

不搞“爱惜羽毛”那一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人说要‘爱惜羽毛’,也就是所谓‘声誉’,那也要看你爱惜的是哪家的‘声誉’,究竟是个人主义的、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喝彩的‘声誉’,还是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的声誉?作为共产党人只能要后一种声誉。”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如果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就无从谈起。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