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把佛学在印度流传的最初1500年,划分成三个时期,第一个500年名“小行大隐时期”,小乘佛教盛行,大乘佛教隐晦;第二个500年名“大主小从时期”,大乘佛教风行,小乘佛教隐藏;第三个500年名“密主显从时期”,密宗盛行,显教隐藏。
佛教传入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大致可分为六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东汉、魏、晋、南北朝,这时佛教初传汉地,称为“东传译经时期”;第二个时期是隋唐时代,此时天台、华严、三论、法相、律宗、禅宗、密宗、净土等八宗大放异彩,谓之“八宗成立时期”;第三个时期是五代赵宋时代,此时称为“禅净争主时期”;第四个时期指元、明、清时代,称为“宫廷密教时期”;第五是清末民初时期,称为“经忏香火时期”;第六个时期是现在提倡,未来将发展的“人间佛教时期”。
人们逐渐发现,无论小乘、大乘、显教、密教,都是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意,于是共同服膺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等真理。走过佛教兴衰,人间悲欢,大家发现,唯有回归佛陀的本怀,弘扬以人为主要对象的佛教,才能裨益世间,造福人群。
所以,未来是一个大小兼弘、显密融通、人生普济的“人间佛教”的时代。这也是佛光山所重视的生活佛教。人间佛教主张因缘果报,注重五戒十善,强调六度四摄,讲究慈悲喜舍;具备人间的生活性、喜乐性、时代性及普济性的特色。未来,在人间佛教的推广下,人人都会懂得佛法,懂得生活的佛教,懂得命运是操之在我,而建设一光明、幸福的“人间净土”。佛教讲“业”,业,有善业,有恶业,人之所以不断地生死,就是“业”在维系着我们的生命。一期一期的生命结束,就像一根一根的木材烧完再递补,生命之火会一直延续下去,因此佛教业力的学说,让我们对未来有很大的信心。在佛教信仰的普及下,大家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未来的前途必定是光明、美好的。
我们的未来是自由的、民主的、和平的、幸福的,想想未来的日子是这么美好,但是怎样才能获得呢?怎样美化我们的未来呢?我用佛法的观点归纳如下:
第一,要未来能自由,必须做到六点:
1.对别人的生命不可以杀害。
2.对别人的财富不可以侵占。
3.对别人的身体不可以冒犯。
4.对别人的信用不可以破坏。
5.对别人的拥有不可以嫉妒。
6.对别人的生活不可以干扰。
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以上六点,不就是人人自由吗?
第二,要未来能民主,必须做到六点:
1.任何时刻要互相尊重。
2.任何时刻要奉行法治。
3.任何时刻要公正无私。
4.任何时刻要分工合作。
5.任何时刻要容纳异己。
6.任何时刻要赞叹随喜。
第三,要未来能和平,必须做到六点:
1.在瞋恨之处散播慈悲的种子。
2.在仇视之处施予宽恕的谅解。
3.在怀疑之处培养信心的力量。
4.在黑暗之处点燃般若的火花。
5.在失意之处提出明天的希望。
6.在忧伤之处增加喜乐的安慰。
第四,要未来能幸福,必须做到六点:
1.对他人要有喜舍的布施。
2.对世间要有感恩的美德。
3.对物质要有知足的修养。
4.对处事要有结缘的认识。
5.对生活要有勤俭的习惯。
6.对佛法要有发心的修行。
以上就是美化我们未来的最好方法,我们的未来能不能自由、民主、和平、幸福,有赖于每一个人共同的努力。
1981年11月16日讲于台北“国父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