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 十六日 星期六(1 / 1)

由天下文化公司主办,《民生报》《普门》杂志社协办的“传灯百万征文比赛”颁奖典礼,今天下午二时,在台北道场社教馆举行。

天下文化公司社长高希均教授,在典礼中表示:“因《传灯》的出版,让更多的人了解佛光山,了解星云大师对海外华人的贡献。创造了台湾四十年来,出版十一个月,销售二十七万册的纪录,这本书的畅销也反应了台湾民众逐渐从忙乱的物质追求进入到回归本心的寻觅,从这个角度来看《传灯》的读者群,可以发现早已由佛教信众核心辐射到社会各层面。除了作者符小姐的文字吸引人外,传主星云大师给人的启示和感受,最为动人。

看完《传灯》,除了被大师的爱心感动外,个人最大心得是学习大师的创意、改革、大格局,如果能学到其中一点,就会受用无穷。我在海外讲学,身边除护照外,数本《传灯》便是最佳礼物。一本书若是传阅三至五人,就有百万人知道大师为台湾、为社会、为世界的贡献,能出版一本叫好又叫座的书,是值得努力的目标。”

我致辞时对参赛的女士先生们表示感谢,并且说道:“除《普门》杂志社外,也感谢天下文化公司及民生报,举办这次征文比赛。佛光山的弟子,不喜外人写我的传记,因为不放心,怕外人不了解我,写不出我的精神。我与高希均教授相交甚笃,知道他对出版事业的认真与负责,所以愿意让天下来执笔。作者符芝瑛小姐也因写《传灯》,与佛门结下因缘,后来在美国西来寺皈依。

各位在看《传灯》时,书中的我看起来比较年轻,今天面对面看到真面目,反会觉得只不过是一个老和尚而已。过去有人批评我是政治和尚,后因看了《传灯》而改变印象,不少的电话、信件回响都赞扬我很‘宗教’。很感谢符芝瑛小姐的文章感动大家,更感谢各位参赛者的生花妙笔,但愿此缘能结得更多更广。”

《天下》杂志发行人王力行女士表示:“感谢大师将《传灯》的版税捐出来,赞助这个征文活动。这次共有来自海外、大陆、台湾各地六百三十三件文稿应征,经过初审、复审、决审,产生一百零三位得奖者,这当中各行各业的人士都有,像剪票员、清洁工、台南女子监狱受刑犯,甚至有不识字的老奶奶,以口述方式,由孙子笔录而成。来自大陆江阅忠先生的《人生不退票》,描述他被大师一生承诺的事永不退票的精神,深受感动,这必须具有恒心、耐心、爱心才能做到,这已成为他人生向上的目标。《传灯》带给大家的感动与意义,是非常具体的。”

《民生报》发行人王效兰女士表示:“今天参加此典礼,感动自然不在话下,虽然我很少出入佛寺,但记得小时候远足最想去的还是到深山寺庙礼佛、许愿。我第一次看到大师,就发觉大师一直以入世的心来关怀我们整个社会,不像有些从政者,名为政治家但却只是政客。唯有大师是全心无私的奉献给社会,关怀大众。《民生报》也是本着这样的理念在做事。看了《传灯》并以此精神运用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相信会为社会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传灯》作者符芝瑛小姐则说:“感谢来参加征文比赛的各位朋友,过去半年来,参与评审工作,一个字一个字的品味欣赏大家的文章,都让我很感动。感动是最美的世界,在西来寺我心甘情愿的皈依,是我感动中的行动,而各位的感动则是写心得。这两年来,我最大收获是从大师身上学到很多在工作上、生活上、处事上的观念,并将它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传灯》的销售量,代表着有多少人看过这一本书,愿大师的精神因《传灯》而传播给每个有缘人。”

此次“传灯征文比赛”应征作品共有六百三十三件,得奖者分别是:星云大师荣誉奖郭宝莺、高中组首奖张婷婷、大专组首奖郑志敏、社会组首奖江阅忠等一百零三名。

下午三时三十分,在台北道场如来殿,为一千四百多名信众,主持皈依典礼。

晚上七时三十分,又在“国父纪念馆”宣讲《阿含经》,今晚说的经文是:

一、得诸法功德:叙说持戒、布施、真实、恩惠之功德。

二、四胜妙法:叙说佛为一切天子说财物、善行、名、寿之最胜者。

人的一生中,什么最重要?不外很好的名声、很多的财富、很好的德行,并有很好的善友。好名是一件好事,但就怕死好名,不知惭愧就不好了。好名声是一种荣誉,有的是实至名归,有的则是强硬求得,在中国社会被尊称为“忠臣、孝子、义士”都是好名,而不懂得礼义廉耻,忘却八德者,不管是伟大还是渺小,皆不可取。

一个具有慈悲心的人,称慈悲人;具有智慧者称聪明人;发心当义工者是服务人。行善有德者,久而久之自然就会有好名声。

有的人钱多用不完会起烦恼,有的人钱少,但够开支,生活很快乐。一个人要具有多少钱财才足够?什么人最富有?不外是知足的人。

知足的人也可以讲求发财的方法。如何得到财富?勤劳努力、技术智慧、信用名誉、广结善缘、布施播种皆可赚取财富。但贪污、借贷、骗取则属不清净的财富。

除了名誉、财富外,还要有德行,历史上流传不少仁义道德的事迹,如:孟尝君食客三千、伯牙绝琴、管鲍之交、刘备三顾茅庐、周公好礼等。做人处事上,我们有什么可以流传给后世?

交朋友应该交有热忱、不嫉妒、不骄慢、能体谅、肯给人方便、喜与人为善、有知识、有智慧、有慈悲心、有道德的朋友。如何才算善友?要给人鼓励不泄气、要启发正见不邪知、要给人无畏不恐怖、要给人信心不故弄玄虚;可以给我们助缘,给予有形无形帮助,不破坏、不急功好利、不贪一时名利,可增加我们道德者都是善友。

人的层次如十指参差不齐,可分为:上等人,有慈悲有智慧;中等人,有慈悲无智慧;下等人,有智慧无慈悲;劣等人,无慈悲无智慧。僧众也可以分为:上等僧,拳捶打骂、难堪、委屈皆可以承受;中等僧,受不了打骂,只能教诲引导;下等僧,要呵护招呼,受不起一点不如意。

佛如驯马师,是最好的调御丈夫(教育家),对徒众教育,上等弟子,一听就可依教奉行;次等弟子,必须严格教训;三等弟子,则要用棒喝打骂教育;劣等弟子,则打骂均不在意,佛即以默摈之。为人子弟,如何做好一个上等弟子?必须具有清净人格、正知正见、乐观进取、与人为善等品德。

如何求得善财?善财不只是外表有形的金钱,求财要求慈悲财、惭愧财、信仰财、定慧财,外在的财富虽不及人,但要求内在财富,如:能力不及人,但人格要比一般人高;钱财不及人,但慈悲要比别人多;什么都不如人,但信仰、服务要比一般人热心,如此才是求取善财之道。

郝柏村先生今晚特到现场闻法,讲座圆满时,请他和信众讲话,郝先生表示:“自从和大师结缘以来,我就非常佩服大师将佛法以深入浅出方式,带进社会每一个阶层,这种生活化、人性化、社会化的佛法,对社会、民众非常有贡献。尤其大师所到之处,满座且安静的气氛,可以引导人的心境,从每一个观众脸上,可以看出其内心所散发出来的法喜,可见佛法的感化力量不可言喻。

今社会所面临的政治、社会、经济等问题,都是因人们贪念所引发的现象,如何让人心满足才是促使社会安定的重点,因为‘穷’没有标准,‘满足’才可以治疗社会的病态。

大师将佛法正气广为传播,让我们社会很健康,在互助下,自可以创造出和谐的社会,一个人若能为五十万人做事,就具有五十万岁的寿命;能为一千两百万人做事,就可以有一千两百万岁的寿命。一个人的长寿之道,在于服务观念,祝福大家都能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