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世间上无论何事、何物,都不可能单独存在,也并非突然而有,都是靠因缘合和所生起。所谓“如是因、如是果”,凡事有了微妙的因,才能生起微妙的果。所以“妙因妙果”有四点说明:
第一,静能生悟
人,莫不希望自己能够聪明有智慧。怎样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透过体悟转化为智慧呢?佛经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江水映月,必得水清而宁静的时候,月亮才能显现江中。人,往往在静下来之后,心中的杂念妄想摒除了,一些过去的人事,就会慢慢浮现出来,甚至已经遗忘的事物,也会忽然记忆起来,所以佛教讲“戒、定、慧”,经由静定的功夫,才能生出智慧,因此“静”是“悟”的妙因。
第二,熟能生巧
“万事起头难”,凡事只要经常演练,就会熟能生巧,变成专业。就如学骑自行车、学习游泳,以及乐器弹奏、计算机操作等,练习久了,技术就能纯熟。甚至读书也是一样,读熟了,书里的文词就能琅琅上口,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不经意地想起书中的文义。正如苏轼所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都是说明“熟”是生“巧”的妙因。
第三,勤能生有
《左传》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人只要能勤劳,就不会贫穷,只要能勤劳,就不怕一事无成。读书也是如此,只要能“勤”,就能知识广博,所以“勤”可以制造财富,“勤”可以积累学问。贝多芬说:“只有勤奋不懈才能够获得技巧”,所以世间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有“勤”,必能有所成就,只要有“勤”,就能荷囊满丰,所以“勤”是“有”的妙因。
第四,喜能生乐
每天的生活,如果我们能见到人就欢喜,遇到事也欢喜,在任何环境里都欢喜,如布袋和尚的“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就可以将欢喜散播给人。欢喜就像蜡烛一样,只要你把火点燃,就能带来光明;欢喜就像太阳一样,只要一经照射以后,就能破除寒冰。白居易说:“不开口笑是痴人”,因此我们要能常怀欢喜心,让生活中充满欢喜,如此人我之间,必能充满欢乐,生活自然就会快乐,因此,“喜”是“乐”的妙因。
谚语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胡适也说:“要想怎么收获,便先怎么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