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七月,长沙城里,气温高达四十度,空气热得随时可能着火似的。就是在这样的天气里我来到了双牌县,登上了阳明山。
双牌县正在阳明山上举办文学创作笔会。我是来和文学伙伴们交流体会的。一到山上,季节突然间转换了。一阵阵凉风,吹得人透身的舒服。空气里没有了“火”味,倒是浸满了醉人心肺的花香。
县委宣传部长颜贵平是我的老乡,这时,他领着一位中年汉子走进了我的住室,将一份打印得很整洁、装订得也很精美的稿子送到了我的面前。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大约有十五、六万字。
“谁写的?”我问。
“他,我们县长。”我的老乡、县委宣传部的颜部长指着对面的同伴,说。
我举目望去,这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汉子,憨厚里透出一股精明。此刻,正用一脸诚恳的神情望着我。
当时,工作太忙,稿子带回长沙后,就撂下了,也没有阅读。我没有想到,几个月后,这俩位阳明山上相识的朋友,又走进了我的办公室,把一本刚刚出版的大型期刊《十月·长篇小说2004—立秋卷》送到了我的面前。这位山区县长写的长篇小说赫然发表在这期刊物上。
这,就是撂在大家面的这部《潮湿岩》。
这是我和他的第二次握手。
我认真地阅读起这部小说来。一种大自然的原始生态,一种人性的原始野性,一种人类的原始崇拜,不觉间在我的心中**。
小说在时空的交错变幻中,描写了阳明山的风风雨雨,展示了阳明山的历史、生态、文化、神奇,充满了对阳明山的赤子之情,充满了对阳明山未来的憧憬。
小说人物刻画大胆。赵二仔的衿持、李晓琴的善良、赵宏光的诚恳、崔冬冬的执着,在大悲大喜中历史地再现了潮湿岩人真实的生活。小说心理描述细致。男女之间细腻的感情火花,狂野而朴素的性心理,细微入骨,合情合理。小说景色描写生动。潮湿岩的险峻,原始次生林的神秘,仿佛让你走入一个隔天绝地的原始世界。
作为一名政务繁重的县长,康泰君能在短时间写出如此凝重恢宏的小说,难能可贵。《潮湿岩》正如阳明山脚下的那块潮湿岩一样,湿漉漉的、热乎乎的。
艺无完美。人世间没有完美的艺术。这部小说,自然也没有达到完美的境界。但,她不失为一部可读之书,一部浸润心灵的书。
“山高不如人高,路长不如脚长”。愿康泰君今后能有更多的作品奉献给读者。
2004年12月 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