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实(1 / 1)

孟子曾经说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孟子·告子章句上》)在这里,孟子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就是志士仁人必须舍生取义。什么是义?依我看来,义就是人生真谛,就是生活的真实。阴谋和虚伪绝对不是义。

长篇小说《延期开庭》的主人公郝长春是一个法官,他在审理一起涉外案件中,是去追求一种真实,即查清事实,还案件的本来面目。然而,在调查案情过程中,他却遭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阻挠。有来自坏人的,也有来自好人的;有来自个别领导的,也有来自不明真相群众的。他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是血的代价。如他母亲病故,女儿遭劫,朋友遇害,未婚妻被人夺走,他本人也被诬陷入狱,受尽磨难……如果他不办理这起案件,或者在办案时随波逐流,不去执着追求真实的话,也许这些厄运不会降临到他的头上。然而,强烈的使命感和职业道德,使他下定了“舍生取义”的决心。他凭着“生不苟得,死不所避”的坚强信念,克服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最后在许多见义勇为者的支持、帮助下,终于查清了全案。从而使正义得到伸张,善良得到保护,邪恶得到惩处,他自己也赢得了真挚的爱情……

中国有句俗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一切善良的人尽管历尽折磨和苦难,但最终是会得到好报的。小说中的刘仁甫、徐正良、刘如霜、李然等人的结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同样,一切作恶多端的人最终是没有好下场的。小说中的章南、曹树标、余伯涛之流,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然而不管他们伪装得如何巧妙,身分如何的显耀,最后还是被杀的被杀,被抓的被抓,没有一个善终。正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不妨也可以说是一个严酷的真实。

《延期开庭》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也突破一些旧框框,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讨。如司法要不要独立,公民私人的合法财产是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爱情是否包含着同情和责任……诸如此类的问题,作者并不是用生硬的说教进行论证,而是通过叙述故事的方法让人们去思索。在文章的结构上,小说采取每章一个引题,每题一段提示,每段故事的结尾留下一个悬念,让你不忍释卷,直到把它看完为止。

我认识本书的作者李晓龙先生,是在1996年夏天。那时,和水运宪、蔡测海、梁瑞郴等几个作家到湖南最边远的一个山区县去调查、采访,当时他就在那个县任县委书记。他放下手里的工作陪了我们几天。我们很投缘,不但一见如故,谈得火热,而且日后就不能忘怀,一直保持着联系。文如其人,看了他的小说,就好像看到他朴实无华、幽默风趣的个性。他邀我作序,我当然欣然命笔。

但愿该书能得到读者的喜爱。

2003年12月于长沙

(该书2004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