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讲给孩子们听的奇异故事(1 / 1)

世界童话大王 韩进 1644 字 6个月前

像《小意达的花儿》一样,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几乎都是他先给孩子们讲述,然后再记录下来,保留了口头讲述的语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所以,安徒生将自己创作的童话统称为“讲给孩子们听的奇异故事”。而就其故事来源,《小意达的花儿》无疑是一篇取材于儿童生活的美丽故事,但第一部中的其余3篇,却是安徒生按照他自己的方式改写的丹麦民间故事,显露出民间文学对安徒生的影响。

安徒生在《我一生的童话》中这样写道:

在这一卷童话里,我所作的童话都是取材于幼时听过的老故事,不过是用我自己的态度写的罢了。这些老故事的声音似乎犹在我耳,所以我便照口语写了下来,这种文体自然很少见,我恐怕有学问的批评家又要说我捏造文体,我便名之为“讲给孩子们听的奇异故事(Wonder Stories told for Children)”,其实我的本意是愿意小孩和大人都看我这本书。这本书里只有一篇《小意达的花儿》是创作,似乎还有趣,虽然和霍夫曼(Hoffman)的一篇故事有点差不多,并且要义已在我的《徒步旅行》里用过。在这本书以后,渐渐我写童话,便用起自己的情感来,大半是自己的创作。不久又出了一卷童话。

《打火匣》写一个勇敢士兵的故事。一个又丑又老的巫婆,让一个士兵爬到树洞里为她取一只打火匣。士兵杀了巫婆,把打火匣占为己有。原来这只打火匣是件宝物,你想什么,它都能帮你实现。士兵擦一下打火匣,就会出现一条大狗。他擦了三下,就出现了三条大狗,一条狗的眼睛有茶杯那么大,另一条狗的眼睛有车轮那么大,第三条狗的眼睛有圆塔那么大。士兵听说在城堡里住着一位漂亮公主,就让三条大狗帮他实现愿望,与公主结婚。大狗在夜间把公主偷偷驮来,让他们团聚。一连几夜,终于被国王的卫兵发现了。士兵被抓进了监狱,判处绞刑。就在行刑的那一刻,士兵擦了三下打火匣,忽然跳出三条大狗,分别抓起法官、国王和王后,把他们扔向空中摔死了。人群欢叫起来:“娶美丽的公主吧!做我们的国王吧!”于是,大家把这个勇敢的士兵拥进国王那辆四轮马车,三条狗在前面开道,孩子们吹起了口哨,士兵们持枪敬礼,公主从城堡里出来,当上了王后。婚礼持续了一个星期。

《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写有一匹马的小克劳斯捉弄有四匹马的大克劳斯的故事。他们是兄弟俩。有钱的大克劳斯贪心不足,一次次想占小克劳斯的便宜,结果都被智慧的小克劳斯反败为胜,最后反而占有了大克劳斯的财产,成为富翁;而大克劳斯却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被装在布袋里,再加上一块大石头,沉入河底。这个故事极具讽刺意味。肩膀上有一颗智慧的脑袋,要比口袋里装满钱财和马车门上有几个纹章要重要得多。这就是童话中所含的真理。

《豌豆上的公主》是一篇非常短小的童话。有一位王子,想娶一位真正的公主。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来了一个浑身湿透的姑娘,说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公主。经验丰富的老皇后想到一个测试她是不是公主的办法:放一粒豌豆,在上边铺上20张床垫,又在床垫上面铺了20床羽绒被褥。第二天早晨,姑娘抱怨说,**有一个硬东西,弄得她一夜不舒服,浑身又青又紫。能感觉到20张床垫和20床羽绒被褥下,有一粒豌豆的姑娘,肯定是公主了。安徒生使用极度的夸张,写了公主的娇嫩和有钱人生活的奢侈,让人深思。

上述4篇童话,安徒生都是用讲故事的口语来叙述的,是读者可以“用耳朵听讲的故事”,是“最适合朗读的书”。然而,安徒生创造的这一新文体,在当时却以“破坏了书面语言纯洁性”的罪名遭到非难,内容也被认为“毫无教育意义”。当时,有一份在孩子中间影响很大的杂志《丹麦少年》,也持同样的观点,称誉《即兴诗人》是一部“宏伟的诗歌作品”,而对童话却给予完全否定,说《打火匣》中的“行为不道德”、《豌豆上的公主》“没味道”、《小意达的花儿》的“道德训诫意义不深刻”。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安徒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即兴诗人》和第一部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奇异故事》同时摆在书店的橱窗里,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前者畅销,不断重印;后者冷落,让出版商失去了信心。一次,出版商莱采里兴高采烈地与安徒生讨论《即兴诗人》重印事宜,安徒生顺便问莱采里:“我的童话销售怎样?”

笑容即刻从莱采里的脸上消失了。“怎么对你说呢?”他满脸的无奈,“那些毕竟只是小玩意儿,不要指望有多大的销量。但也有人买回去,在睡前念给孩子听。定价又便宜,卖得很少,我已经不指望它了。”

但安徒生还是对自己来自生活的作品充满信心,他对莱采里说:“会好起来的,我对它还是寄予相当希望的!”

第一部童话集所受到的漠视,并没有让安徒生放弃童话,反而刺激了倔强的安徒生,要一条道上走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在《我一生的童话》中写道:

我的第一卷童话出版后,很少有人注意它。有一种批评的月刊,说我刚刚做出了比较看得上眼的《即兴诗人》,爬上了一两步,又倒退了下来,竟做出这样稚气的故事。我所得的收成只有谴责。但至少已经使他们知道我的心另向一个方向发展了。只有几个朋友,他们为我好,说我没有做童话的天才,要我此后不要再做这一类东西了。还有几个人劝我第一步的工作,最好是多读些法国童话,拿来模仿。

《文学月报》一点也不注意我这本新出的童话,连批评的文章也没有发表。只有何士德(J. N. Host)在撰的《丹罗拉》(Dannsra)里提到这本书,给了一段批评,让我很伤心。但现在看来也还有趣。他批评说:“这些童话可以哄哄小孩子,但却一点教训也没有,我就是要想夸奖这些童话是无害的读物,也无从夸奖起;像什么一个公主睡熟了,骑在狗背上,狗领她到士兵那里去,士兵和公主接吻,公主便醒了,诉说她的奇遇——好像做梦一般,等等,等等。这一类的童话谁也不会相信对于儿童适宜的修养上有何好处。至于《豌豆上的公主》,我觉得一点也不能启发儿童的智慧,不但没有趣,并且最不可赦。因为儿童脑筋里有了这样一个女子,于是也想讨这样一个老婆起来,这不是害人么?”最后的结论,他希望我不要再白费时间,做什么童话了。我本来不想再做了,经他这样一说,我却偏偏要再多做些。

于是,安徒生有了第二部童话。真得感谢这位批评者,是他“激”安徒生不仅要“多做”童话,而且要“做好”童话。而第一部的“遭遇”也让安徒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让孩子们读到自己的童话,必须同时“征服成人”,因为是成人把持着阅读导向。很难想象在成人都不承认童话这一新文体的情况下,童话仍然被排斥在正宗的文学之外,孩子们又怎么会读到童话。所以,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

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写一个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写一点东西,让他们想想。

安徒生的这一思想,在《拇指姑娘》中已经有了体现。在一朵郁金香的花瓣里,走出一个拇指姑娘。她白嫩而可爱,歌声娇柔甜美。她乘坐一片睡莲叶儿,顺水漂流,经历了种种险境后,一只田鼠收留了她。在又黑又长的地道里,她发现了一只冻僵的燕子。她同情这只可怜的燕子,想尽办法给它温暖。目光短浅的田鼠和自命不凡的鼹鼠,不断地劝阻和教训她,可拇指姑娘一点也没有退缩,终于救活了燕子!秋天到了,燕子把拇指姑娘驮到了阳光明丽的意大利,在鲜花盛开的地方,拇指姑娘又认识了花朵中的小王子——爱尔菲仙人,从此,他们彼此相爱,开始了愉快的新生活。

这就是第二部童话中的《拇指姑娘》。与其说是一篇美丽的童话,还不如说它是一首动人的诗篇。拇指姑娘虽然身材微小,却有远大理想,特别富有爱心,向往光明,追求美好生活。安徒生在这个“小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鲜明的思想情感,以浓郁的诗意,向读者展示了追求理想境界的美好蕴涵。也许只有大人才能“领略那里面所含的深意”,但小孩子可以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应该说,大人和小孩都各得其所。然而,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也没有能够给安徒生带来好运。可怜的“拇指姑娘”和先前来到的“豌豆上的公主”一起,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无人问津。这让安徒生难以理解,心里更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