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罗马的时候,柯林写信告诉安徒生,诗人赫兹也将到罗马,就是那个曾经把安徒生骂得体无完肤的赫兹。想到自己的敌人要来,安徒生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一天,安徒生独自在一家咖啡馆喝咖啡,突然有人大声地叫他:“安徒生!”只见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男子向他走来,微笑着伸出双手。
原来是亨利克·赫兹!
异国遇同乡,别有一番亲切,何况赫兹已经向安徒生伸出了友谊之手,安徒生又何必为过去的不快耿耿于怀呢!两个人的手终于握到了一起。
“亲爱的,不要难过,你母亲在天堂中得以永生。”
赫兹见安徒生满脸忧伤,继续安慰道,“你作品中描写风景的功底,真令我叹服。在你描写大自然的作品中特别显露了你的幽默才华。至于人们对你作品的批评,你应该明白,几乎所有真正的诗人都会经历和你同样的危机。在短暂的痛苦之后,你就会意识到艺术的真谛。”
安徒生没有想到赫兹会这样评价他和他的作品。这些发自内心的话,彻底消除了安徒生对他的防备,昔日的对头,从此成为终身亲密的朋友。后来他们一起旅行,互相帮助,共同探讨文学创作。安徒生告诉赫兹,他正在构思一部名叫《即兴诗人》的中篇小说,描写一个具有即兴诗人奇才的贫苦的意大利男孩安东尼奥的命运,已经写了第一章。赫兹真诚地祝他创作成功。
1834年8月,安徒生回到哥本哈根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即兴诗人》的创作中,但与初时的设想相反,已从中篇变成了一部长篇了。安徒生在书前题辞中写道:
献给参议员柯林和他尊贵的夫人。
我发现他们是我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是我的兄弟姐妹,他们的家就是我的家。
我在这儿献上我所有的最好的东西。
《即兴诗人》是一部反传统的自传性作品,主人公安东尼奥是个病态的多情男人,他在母爱的羽翼下度过了童年,早年成了孤儿,在知名人士的庇护下,过着寄人篱下的悲苦生活。在教会学校学习期间,显露了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才华,但是没有人去欣赏他。他爱上了收养他的一位罗马显贵的女儿弗拉米妮娅。弗拉米妮娅待安东尼奥非常友好,安东尼奥把心中的秘密都对她讲,向她朗诵自己的诗作。然而,弗拉米妮娅的命运不掌握在她自己手里。还在小孩子的时候,她的未来就被大人们安排好了,等她长大了,就要把她送到修道院去,她要为拯救世界而牺牲她的青春和生命。像安东尼奥这样一个贫寒的诗人,居然想和弗拉米妮娅结婚,成为这个高傲的贵族家庭中的一员,这是这个家庭的成员都不能答应的。安东尼奥失恋了,感到非常痛苦。在这个家庭中,所有的人都可以训斥他,却很少有人真心欣赏他的才华,他们都希望他成为一个驯服的人,却根本不顾他的感受。安东尼奥深感被监护人的保护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却又没有勇气与力量去彻底摆脱它……
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个美丽的盲人姑娘。这个人物的原型来自安徒生在意大利旅行时遇到的一个讨饭姑娘。姑娘的黑发上缀满了紫罗兰花,一脸沉思。毫无疑问,她的心灵一定和她的容貌一样美丽而高尚。安徒生是多么想能给她帮助,给她幸福呀。可是,一个穷诗人,连自己都朝不保夕,叉哪里有办法给她幸福呢!安徒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这位素不相识的美丽姑娘写到自己的作品里,在自己的作品里给她一个美好的归宿。于是,就有了小说中那位叫拉拉的双目失明的讨饭姑娘。在小说的结束处,安徒生慷慨地让他的男女主人公痛饮人间甘露——让拉拉恢复视力,成为一个富翁的财产继承人;安东尼奥成为著名的诗人,与他深爱的姑娘结为夫妇,双双过上天堂般的幸福生活。在创作过程中,安徒生不仅糅合了自己的人生体验,还有意识地按照当时颇为流行的风格,采用“造成悬念和情节离奇曲折”的手法,让故事引人入胜;同时又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对意大利的生活和风土人情作了准确生动的描绘,充满诗情画意。
然而,小说的出版却很不顺利。
慑于批评界对安徒生作品的恶意攻击,以及上流社会沙龙里有着安徒生“江郎才尽”的传言,出版商莱采里不敢贸然出版安徒生的新作,他要求安徒生必须预先至少联系到100个订户。可是,安徒生忙碌了一圈,一共才只有18个订户,连好心的莱采里也看不下去了,答应先试一试。
1835年9月23日《哥本哈根邮报》刊登了一则广告:
H.C.安徒生的小说《即兴诗人》将于3月出版。该书已由克隆兹教授译成德文,欲订购者请速到大学书刊发行人莱采里先生处登记。鉴于小说已超出原定篇幅,故零售价将大大高于预订价,即上下两册共一块零六十四个银毫。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小说出版后,在意大利非常流行,特别是外出旅行的人,几乎人手一册。而在丹麦却受到评论界的漠视,甚至还有人故伎重演,暗示书中的文法错误,“对那本装帧漂亮的书中糟糕的印刷错误”表示遗憾。而读者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第一版很快卖完了,第二版第三版又不断重印。这让安徒生深受鼓舞。而在丹麦之外,安徒生小说也受到了热烈欢迎,不仅很快有了德文版和英文版,还有了俄文版和法文版,瑞典的报纸也发表了赞美的评论,英国评价界甚至认为“这本书在小说界的地位相当于《恰尔德·哈罗德》在诗歌界的地位”。德国作家沙米索把《即兴诗人》的成就“排在《巴黎圣母院》之上”。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出现了丹麦文学史上最奇特的现象:对他们自己国家最优秀作家的褒奖来自国外。《即兴诗人》为安徒生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也初步奠定了安徒生在丹麦文学史上的地位。
《即兴诗人》的成功让安徒生欣喜若狂,他说:“这本书提高了我已经下降的运气,再次把我的朋友聚集在我的周围,甚至为我赢得了新的朋友。我第一次感到我已获得了应有的承认。”
是的,多少艰辛,多少屈辱,都已成为往事。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一个在反复失败中生活的人,不可能获得自信与自尊,需要成功,哪怕是点滴的成功来为他鼓励,所以,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即兴诗人》的成功对不断失败中的安徒生无疑是重要的,它让安徒生重新拾起了自信与自尊,还给他的创作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安徒生在写给童年时代一位经常给他以同情和支持的女友凯莉艾达·汉克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希望成为丹麦第一位小说家。”于是,受到鼓舞的安徒生一发而不可收,于1836年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欧·多》,1837年又出版第三部长篇小说《只不过是一个提琴手》(又译作《孤独的流浪者》),向着“成为丹麦第一位小说家”的理想发起冲击。
《欧·多》写两位大学生的遭遇。欧·多是威廉家女仆的儿子。威廉家境优裕,而出身低微的欧·多偏偏爱上了威廉的妹妹索菲,而索菲却接受了欧·多情敌的求婚。在与索菲的爱情告吹后,欧·多赢得了一位温柔姑娘露易莎(注意:与柯林的女儿露易莎同名)的芳心,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只不过是一个提琴手》描写一个小镇鞋匠的儿子克里斯蒂安的青少年时代。这个男孩从小喜欢幻想,特别有音乐才华,性情孤僻的教父教会了他拉小提琴。克里斯蒂安的父亲幻想着到那些遥远的国度去,结果去当兵了。他的母亲玛丽亚是个洗衣妇。(注意:鞋匠一家三口从名字到职业,都与安徒生的家庭一模一样)他同一个黑眼睛姑娘瑙米有过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爱情。书中有许多真实的描写,另外也有一些异乎寻常的浪漫情节:大火遇救、离家外逃,瑙米变成公爵小姐等。克里斯蒂安的年轻时代是在酒楼的一间斗室里度过的。他挨饿受冻,饱尝权贵的冷落和白眼。结果,他出众的才华始终得不到施展的机会,终于夭折了。
这两部长篇小说无疑带有浓烈的安徒生个人经历的色彩,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形象,甚至主人公的名字,都很清晰地表露出它的自传性,是安徒生诗人性格与艰苦环境抗争中产生的精神花朵。小说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
可以说,1835年是安徒生人生旅途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生日之前的3月,出版了为他带来荣誉与自信的《即兴诗人》;生日之后的5月,开始出版了为他带来世界声誉与终身成就的《讲给孩子们听的童话》,而这一年,安徒生正好30岁,按照中国的说法,叫“三十而立”。安徒生从此“立”在了人们的心里,“立”在孩子们的心里,至今已经有了两个世纪,不仅不曾倒塌,而且愈发牢固而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