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欣赏陈丹燕的儿童散文《中国少女》,领会其积极的主题思想和细致率直的文风。
[分析]解答这类题目前,一定要认真阅读作品,因为要回答的问题,都在作品中。所谓“积极的主题思想”,即散文所要求的“形散而神不散”中的“神”。一般来说,儿童散文的主题都很明确,不难概括出来。具体到《中国少女》,应从现在的中国少女和少女时代的“我”的鲜明对比中来体会、挖掘。所谓“细致率直的文风”,是指散文的叙述风格,主要体现在诚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文笔上。
[解答]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叙述作者陪一个美国中学生访华团到母校的观感。作者巧妙地以母校操场尽头的一个平台作焦点,将眼前的中国少女与少女时代的自己作对比,传达了作者“一阵心酸,一阵欣慰”的复杂情感。作者为自己的少女时代没有歌声的沉闷忧郁的生活而心酸,为出现在外国朋友面前的活泼、开朗的中国少女的愉快生活而欣慰。强烈的时代反差与鲜明的情感对比,使人感受到改革开放给学校生活、尤其是中国少女的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以活生生的事实排遣了积聚在外国友人心中的疑团,让外国友人情不自禁地用“How open! ”来称赞中国少女。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1985年的《少年文艺》上,非常及时地反映了初享改革开放成果的中国少女的精神面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时代特色。
《中国少女》的成功还在于细致率直的文风,即作者叙说的是自己特别真切、敏感、动情的体验,同时又用纤细、透明的文笔细腻地表现这份感受。“我”从“压抑而且绵绵不断地在没歌没舞和想歌想舞里煎熬”,走到“open”(开朗、坦率、不受禁止)时代,那时曾感到过有什么东西苏醒了,在心里轻轻地**着。“内心的**好像总迫使我们想张嘴唱歌,唱美的、舒缓的、情真意切的歌”。但那是个不许歌唱的沉闷的年代,她们的真情歌唱被诬蔑为“像野猫叫似的”。像“我”这样的少女经历,许多女青年都曾有过,但对这种心境和情绪,就难得像作者这样表达得坦爽、明快、从容而细腻,又表达得有内涵、有情味、有深度,将“心酸”“欣慰”的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少年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