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点、难点解析(1 / 1)

本课程教学大纲将本章作为自学内容,没有提出重点与难点的教学要求。但从这一章的具体内容看,对儿童散文范畴的界定及对儿童散文特征的把握,是掌握这一体裁有关知识的重点,也是难点。

1.儿童散文的界定

散文原是相对于韵文而言的,在我国古代,人们习惯地将诗词曲赋以外的文章统称为散文,此所谓“非韵、非骈即散文”。这是广义的散文。

狭义散文是在五四时期确立了文学的“四分法”后发展起来的。“四分法”即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狭义的散文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大类:

(1)叙事型散文。指那些侧重于写人记事、有较完整情节的散文。如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文艺通讯等。

(2)状物型散文。指那些以状物绘景为主,叙写风土人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是游记。

(3)议论型散文。借助于可感触的人、事、景、物的叙写来进行议论的散文。主要是杂文。

(4)说明型散文。指那些以自然界、社会各门类科学知识为题材,用说明方式传播知识的散文。主要是科学文艺小品。

此外,尚有“艺术散文”,专指那些以自由的笔墨抒发作者心灵感受与生命体验的艺术性散体篇章。

儿童散文是五四以后从现代散文中分化出来的,从一开始便偏重于艺术散文(以冰心的《寄小读者》为代表),即以记叙真人真事、真情实景为主要内容,抒发作者真实的心灵感受和生命体验,注重表现童心童趣。因而,我们可以将儿童散文的范畴作这样的界定:儿童散文是指专为儿童创作、或虽不专为儿童所创作但能为儿童阅读欣赏的那一部分散文作品。

儿童散文与成人散文是从接受对象的特殊性而区分出的两个概念,至于儿童散文的分类,仍可以借鉴成人散文的分类法,按叙述方式将其分为记叙类、抒情类与议论类三大类。

2.儿童散文的最大特征

散文的一般特点是题材广阔、形式灵活、构思巧妙、诗的语言与优美的意境。这些都是儿童散文与成人散文所共同具有的。除此之外,儿童散文的最大特征是童心和童趣,也就是教材中强调的“跳动的童心和贯串全篇的童趣”。儿童散文不能像儿童小说那样以形象来吸引人,也不能像儿童故事那样以故事性取胜。它像诗,靠传达一种情绪和意境来叩开儿童读者的心扉。这就决定了儿童散文特别重视字里行间要有一颗跃动的童心和贯串全篇的童趣。只有具备了这童心、童趣,才能与儿童读者进行情感交流。

童心与童趣在儿童散文中的体现,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作者有意识地从儿童的视角来写,作品表现的是儿童独有的心理、情绪、思维方式和情感指向。如丰子恺的《华瞻的日记》等。另一种情形是成人作者对儿童生活(或童年生活)作了客观的描写,将儿童所固有的童心与童趣表现出来,反映了儿童的好奇与思考、情感与追求。如冰心《寄小读者》中的一些散文以及任大霖的童年散文《童年时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