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婴幼儿的年龄特点
从生理方面看,婴幼儿处于个体发展的最初阶段。身体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脑的重量,婴儿期已是成人脑重的2/3,幼儿期达到成人脑重的90%。其次是动作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独立行走和用手随意摆弄东西。大脑和四肢动作的发展,为语言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幼儿不仅能连贯完整地说话,和成人交谈,还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的发展为他们以听故事、念儿歌等形式接触文学打下了基础。
从心理方面看,婴幼儿主要靠触觉、视觉和听觉来认识周围事物。注意与记忆都以无意识为主,情绪与情感都很不稳定,直观的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基本特点;意志力、自觉性和自制力水平都很低,个性尚未形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可塑性极大。
从社会化程度看,婴幼儿的社会化程度最低,其主要特征是“自然人”。这除了他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都处于最低级的阶段外,婴幼儿的社会关系也非常简单,主要是父母及后来的幼儿园伙伴和老师,集体意识仅开始萌芽,仅有最初的社会道德感。
2.婴幼儿文学的范畴和要求
凡是适应婴幼儿年龄特点的文学作品,都可以作为婴幼儿文学。教材对“适应”的含义有两层解释,一是要充分考虑到婴幼儿对文学的接受特点,即主要靠视觉和听觉接受文学作品;二是要充分考虑婴幼儿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婴幼儿文学应为他们的健全发展起促进作用。对婴幼儿文学的基本要求也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强调婴幼儿文学作品应在哪些方面“适应”婴幼儿的年龄特点。教材列举了四个基本要求。
游戏性。游戏不仅是婴幼儿的天性,更是他们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婴幼儿为服务对象的文学,必然要反映这一内容。
趣味性。婴幼儿的注意力还不强,不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谁也没有办法让他们接受。因而婴幼儿文学特别强调合乎婴幼儿心理的趣味性,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直感性。婴幼儿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即通过表象进行思维,因而婴幼儿文学要注意直感性。
幻想性。婴幼儿思维的特点之一是物我不分,主客体不分,根据这一特点,婴幼儿文学的任何一种体裁,都可溶入幻想性的色彩。
凡是具备上述四项要求的婴幼儿文学,就会受到婴幼儿的欢迎。
3.婴幼儿文学常见样式、表现手段及意义作用
婴幼儿文学的常见样式:主要有儿歌、幼儿诗、短童话、小故事、幼儿散文、幼儿戏剧等。
婴幼儿文学常见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拟人、夸张和反复三种。
婴幼儿文学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愉悦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