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黄檗希运禅师建设新道场,在道场即将落成的时候,他邀请当时写得一手好字的弘赞禅师,为道场题写“第一义谛”四个字。
弘赞禅师写好了以后,黄檗禅师觉得不甚满意,便要求他:“这四个字写得不好,请再重写一张。”
弘赞禅师于是提笔再写第二次,可是又被否定了;就这样,他接连写了八十四张,始终没有一张合乎标准,这时弘赞禅师已经是满头大汗,身心俱疲了。
此时,刚好有一位客人前来拜访,黄檗禅师便走出去招呼,留下弘赞法师一个人在房内。弘赞禅师愈想愈是懊恼,自己堂堂一个书法家,难道连四个字都写不好吗?于是他提起笔来,信手挥毫,一气呵成,再度挥毫“第一义谛”四个字。
过了一会儿,黄檗禅师送过客回来,一见大喜,忍不住赞叹说:“好啊!真是浑然天成。”
养心法语
上述是佛门有名的公案,当人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不免拘谨、束缚,便不能自在发挥本性。所谓“观自在”,要观照自己的心在不在,对人、对境、对事要自在,对自己的心也要自在。后来,弘赞禅师在没有压力下,写字、画画笔法就不一样,也就自在挥毫了。
弘赞禅师先前在黄檗禅师紧迫盯人的逼视下,心中有所挂碍,反而不能大展身手,挥洒自如。但也正因为有黄檗禅师的逼迫在先,才有后来一气呵成的字。
这就好比禅门里常用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借以帮助学人达到身心解脱,体悟当下即是。因此,在禅门里,许多看似违逆人情,不合乎常理的举动,却往往是禅的大机大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