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性非眼(1 / 1)

即心即佛 星云大师 294 字 6个月前

长沙东寺如会禅师是马祖道一禅师的法嗣,跟随他学习的僧侣众多,禅堂每每因为挂单的人太多,而把床榻压垮,故当时的人又称他为“折床会”。

马祖大师圆寂后,由于门徒执著于参“即心即佛”的公案,又常说“佛于何住而曰即心,心如画师而云即佛”,如会禅师终于忍不住告诉大众:“心不是佛,智不是道。如果落入‘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的执见,无异是刻舟求剑。”

相国崔公群刚出任湖南观察使时,曾去拜访如会禅师,并请教修持法门:“请问禅师是如何修持才悟道的?”

如会禅师回答:“见到佛性就开悟了。”

由于如会禅师当时正罹患着眼疾,崔相国就讥讽说:“既然能够见到佛性,为什么眼睛还会生病呢?”

如会禅师也不客气地直言:“佛性不是肉眼可见,是清净的法眼才照见的,与眼睛生病有何关系?”

崔相国对自己的失言感到惭愧,马上向禅师礼拜道谢:“多蒙指引!”

养心法语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那律,虽然眼盲,但他修行精进,心眼渐开,而成为佛弟子中的“天眼第一”。开悟的禅师们,心地清净无染,皎然如月,以真心佛性来看这个世界,故能如实观照世间的实相。

反之,世人如果不见自心,不明真理,被繁华俗世的五欲六尘障蔽心眼,即使耳聪目明,也如同盲聋瘖哑,不见朗朗乾坤。因此,若能开发自心的佛性,以慈眼、慧眼、法眼,洞察世间实相;用善听、谛听、兼听,关怀人间疾苦,才是真修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