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良价禅师问云居道膺禅师说:“你不在禅堂里用功,跑到哪里去了?”
“我去爬山。”
“你去爬哪一座山?”
“没有一座山值得我爬!”
良价禅师追问:“你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你都已经爬过了?”
道膺禅师回答:“也并非如此。”
“那么你总得找一个出路啊!”
道膺禅师说:“没有出路。”
良价禅师再问:“假如你没有出路,又怎么能和我相见呢?”
道膺禅师说:“如果我有出路,那我就跟老师隔山而住了。”
不久,良价禅师又一次问道膺禅师说:“你去哪里?”
道膺禅师还是回答:“我去爬山。”
“有没有爬到山顶呢?”
道膺禅师至诚地回答:“有!”
良价禅师再问:“山顶上有人吗?”
“没有!”
良价禅师用嘲笑的口吻说:“可见你根本就没有爬上山顶!”
道膺禅师反问:“假如我没有爬上山顶,怎知山顶上没有人呢?”
良价禅师就问:“你为什么不暂住那里呢?”
道膺禅师说:“并非我不愿住在那里,而是那里有人不允许我住!”
良价禅师哈哈大笑:“我很早就怀疑,你早就到过那山上了。”
养心法语
山上究竟有人还是无人?云居禅师的答话似乎显得矛盾,其实这种说法在禅者并不矛盾。所谓“山”,是指五蕴山,就是我们的自我。“我”是由色、受、想、行、识这五蕴集聚而成。
五蕴山上哪里有真我呢?五蕴山上又哪里能准许我们常住呢?我们的身体,不会永远是我们的。在禅者眼中,有和无并不是对待的,有无只是一物两面,其间并无鸿沟。能把有无调和起来,认识中道,那才是禅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