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 二十四日 星期一(1 / 1)

人赞人,出伟人;僧赞僧,出高僧。

留心,能发现问题;研究,能解决问题。

九时,至美浓访朝元寺住持慧定法师,由永传、依门陪我同行。在往美浓路旁,看到一个横列的招牌,从左读去,是“吃小和尚”,依门对这个招牌一直放不下,直嘀咕什么名字不好取,要取这个?……下午我们从朝元寺回佛光山时,再注意这个招牌,从右读去:尚和小吃。才恍然“尚和”是个地名,人家取尚和小吃并没有错呀!只是因不了解真相而误会罢了,想想不禁哑然失笑。在世间上有很多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并不见得是真相,怪不得佛陀常要教诫我们: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傍晚,至编藏处巡视。编藏处位于峨嵋金顶旁的普贤殿后,地理位置在佛光山是属较偏远,和其他单位比较不连贯,所以特地来此慰问大家的辛苦。

从事编藏工作的人员,必须要经过多年的熬炼才能进入状况,如果半途而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有些人对工作的选择,金钱荣誉是次要的,而着重在内心的享受,所谓法喜那才重要,编藏工作是清苦的,但精神上的法乐是受用不尽的。

对编藏处的二十余人,一部《禅藏》编了四五年,至今尚不知何年完成,我深不以为然。必定指导上走进了胡同,一谈之下,果然不错,只得告诉大家一些要点,才欢喜而散。

领导者不一定要有学问,只要会领众;“好”人不一定都会处理事情会办事情,故并不适合当主管。

一个人的欢喜有来自外界,也有是自己制造,如果对工作有如恋人般的不舍,自然会在法海里安住。在佛门中,凡事都敢在大众面前说或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需要,人家自然对你放心,因有事只要说清楚讲明白,就没事了。

五时四十分,转往佛光精舍探望戈本捷的遗孀周法安居士。周居士因戈本捷往生时,我带着腿伤坐着轮椅到其灵前上香,一直耿耿于怀,想到法堂当面向我致谢,念其腿疾行走不方便,故我还是先到精舍去看她。

周居士看到我马上顶礼膜拜,并表示她是皇族出身,除上拜天子、父母外,今天拜我是生平第一次。并拿出她写给戈本捷居士的两幅对联给我看——

求往生得往生你先去快一步暂且引路

信因缘随因缘我后来慢半拍切莫着急

五十年互尊互敬鹣鲽情深刻骨铭心常相忆

半世纪如师如友化育恩重朝思暮想怎能忘

实在是真正的佛门道友、深情同修。

晚,七时三十分,续为徒众上课解决法务上的问题。

佛光协会桃园分会会长许两旺先生和桃园莲社的心志法师带信徒来山,随缘为信众在东禅楼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