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 十三日 星期一(1 / 1)

应福山寺徒众之邀,于往彰化师大附工演讲前,特地先转至福山寺与福山学部的师生会面。福山寺破土兴工于一九七五年,是佛光山在开山后第一座增设的分院,一九八三年,于寺内成立福山佛学院,过去本山藏经编辑部也设在此,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住持依导,率领全体住众,先向我报告寺务及院务情况。我告诉大家,福山寺固然是以教育为主要方向,但是也要兼顾常住法务的需要,彼此互相配合。佛光山以文教为主,向来重视僧伽教育,但总要将学生养成行解并重、福慧双修的干部。

用过简便的晚餐,才一上车,就发觉车窗外有一群黑压压的身影,原来是刚交了期末考卷的学生一拥而上,纷纷与我们挥手道别。

车子发动,望着在暮色中渐渐消失的寺影,回想当时心平和尚在此建寺的情形,真可说是荜路蓝缕。由于当地土质松软,地层下陷,造成严重龟裂。每当雨季来临,不但室内淹水,天花板也漏雨,往往在典座时得“全副武装”,不但身穿围裾,而且头戴斗笠,足履雨靴。当时辛劳的经验现在都已成为甜美的回忆。

多亏佛光会彰化北方分会黄秘书及彰化师大附工陈教官热心开车引导,使我们能在下班放学的交通尖峰时间,顺利到达师大附工礼堂,胡正华校长已在门口等候。我问胡校长:学生需要些什么吗?有什么要我特别对学生加强的?胡校长表示:此次听讲的两千三百名听众中,有一千九百七十三人是夜间部学生,他们大都刻苦耐劳,半工半读,希望和他们谈谈为人处世的道理。一位郑老师欣喜万分地告诉我:他是福山寺的老信徒,十九年前,在宜兰雷音寺听过我一场演讲,法喜充满。此后每天祈求,盼望我也能在彰化县举行演讲,如今,十九年来的愿望终于实现,使他高兴不已。由此可见法乐能持之长久,胜于世乐。

我首先介绍依空出来用各种调子教唱偈语: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

梦中何必争人我,放下身心见乾坤。

人来谤我我何当,且忍三分也无妨;

却为儿孙榜样计,只从柔处不从刚。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做事好商量。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直饶热得人流汗,荷花莲蕊也芬芳。

这几首诗偈教人反求诸己,忍耐精进,是立身处世的良方。我个人从背诵佛教诗偈中获益良多,而记忆诗偈的最佳方法之一便是唱诵。唱诵诗偈不但能勾起兴趣,不致索然无味,还能在反复吟咏中体会其深义。其实唱诵佛教诗偈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佛教时期,佛经里的孤起颂和重颂,就是将教义用诗歌的方式写出的偈语。

晚,回到山上,已十二时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