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系1977级 吴琼

40多年前,我有幸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的一名新生,开始了艰难的、永生难忘的大学学习。今天我作为一名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取得了一点点成绩,我知道,是母校给了我有力的翅膀,让我在基础教育的天空翱翔。

回首往事,我的中学时代是在“**”中度过的,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经历,我的知识结构先天不良,学习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当我们坐在大学课堂里,同学们的年龄相差十几岁,同学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更是千差万别。

深深触动我、让我终生难忘的一件小事,成为我迈向成功的起点。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我和同宿舍的老大姐,北京第一女子中学(今第一六一中学)1966届高三“学霸”,一起在宿舍按照老师的要求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老师布置的预习内容看完了,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轻松地与大姐交流了起来。大姐侃侃而谈道:“这部分内容有四个重点,分别是……”“什么重点?我怎么没看出来!”于是我又重新将预习内容看了一遍,除了汉字都认识,大姐所说的重点我一点感觉都没有,所以对她的分析将信将疑。我记下了大姐所说的重点,准备在第二天的课上验证一下。第二天的课堂上,当进入那节课的小结时,老师提高了嗓门说:“这部分内容有四个重点,分别是……”几乎跟大姐说的一模一样。我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这水平、这能力、这差距……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我的阅读能力不提高,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大学毕业后,我从一名普通的化学教师,成为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调到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担任化学教研员,很快承担起了海淀区高考工作和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建设的重任。工作中我发现,我能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对亮点和问题的捕捉也非常快速、敏锐,我知道这些能力是母校给予我的,是我大学四年学习历程中最大的收获,也是我能够取得今天这些成绩的基础。

感恩母校!感谢每一位老师,特别是我的班主任苗中正老师,也感谢与我一起度过四年快乐时光的同学们,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