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系1978级 白文君
1978年7月20日,在我完成高中学业12年后,参加了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我能参加的唯一一次高考,并以辽宁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绩(462分)被第二志愿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以31岁零9个月的“高龄”入物理系,当了一名本科新生。这是我当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过程的最简单的描述。如果不做一点儿解释,我估计现在的年轻人不会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1977年秋冬之季,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要恢复高考了!并且特别强调要注意招收1966、1967届高中毕业生,当时我已经在营口师范学校当了7年多的教师,但学历还是高中毕业。我1966年正读高三,在高考前夕,“**”爆发,全国顿时陷入混乱。我所在的熊岳高中也于5月19日开始停课,在学校闹腾了两年多后我们就上山下乡了。我在农村当了1年多的农民后,被选调出来到营口师范学校(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之一)接受农村民办教师培训,随后被留下来当了一名数理化教师。在学校教书使我不仅有机会系统地复习高中课程,还因为工作需要不得不自学了一些大学课程,如高等数学、电磁学等。“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头脑。”在那个年代,我无疑是幸运的。
但我的高考之路仍然一波三折。1977年年底,我报名参加高考,就在考前一周,我的报名表突然被退了回来,理由是“当了教师的不能参加高考”。如果这样,我这辈子将与大学无缘,于是开始了艰难的争取。后来由于中央有政策,地方不能阻挠符合条件的考生报考,我才有幸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我当时填报的第一志愿——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工电子(师资班)——是为北京航空学院培养师资的,做一名大学教师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高考成绩出来以后,我以为不会有问题了,因为我的成绩是全省第一。但在别人都拿到入学通知书后,我的通知书却迟迟没来,最后等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入学通知书。北京师范大学
是我报考的第二志愿,物理系是我报北京师范大学的第二志愿,我就这样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后来听说,是在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工作将要结束时,由辽宁省招生部门与北京师范大学协商,才把我安排到北京师范大学的,据说是为了稳定教师队伍,不让我这个在编教师流失。
尽管我的上学之路一波三折,但我毕竟考了个第一名,所以当时的《营口日报》《辽宁日报》都发了消息,对我进行了一番夸奖,无非是“勤奋学习""艰苦奋斗”之类。我看了这些报道,心中可谓五味杂陈。30岁应该是博士毕业而且已经工作几年了,而我30岁才考上本科。在别人看来,我当时也许风光一时,而我自己对这件事一直不能释怀,有人提起此事,我并不觉得光荣,而觉得尴尬。我们这一代人生不逢时,有些事情不得不抱憾终生,但愿中国今后不再出现这样的年代,不再贻误那些有志向学的青年学子,这才是国家之幸、人民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