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古今结合的“军事博物馆”(1 / 1)

大学名言

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

桑赫斯特军事学院的各个学院的楼群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巧妙地将英国皇家陆军的历史、传统和战绩以及殖民地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员在其中就能感受到皇家军官的荣誉。

最现代化的建筑群是1970年建成的丘吉尔大楼区,包括容纳1200个座位的大厅、维克多利学院的东楼区和桑赫斯特军事学院的校部办公区。丘吉尔大楼区是以温斯顿·丘吉尔的名字命名的,这是1970年建成的,其设计师戈林斯、梅尔文、瓦德和巴特纳等荣获了建筑学会奖。而老学院因为有战胜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的纪念厅和物品,并用类似于殿堂的参观方式摆放,在所有的楼群中显得十分壮观。在新学院楼广场南侧有两座纪念碑。一座是“隆伯格石”纪念碑,这是蒙哥马利元帅在1945年5月接受德国北部的德军投降的珍品,于1958年迁到桑赫斯特;另一座为法国王子英皮里尔的立像,他是被流放的拿破仑三世之子,曾在皇家伍尔维奇军事学校学习,在1879年祖鲁战争中丧生。立像是二战后迁到桑赫斯特校园的。

总之,桑赫斯特校园的建筑群及其装饰品、陈列品,犹如一座古今结合的军事博物馆。

在学院的西边,面对大检阅场的是1812年竣工的老学院楼的白灰色大门。

在北面,穿过中央图书馆是体育馆和红砖砌成的新学院大楼;中央是铜顶圆柱式钟塔楼、学校军官餐厅。

再往右边穿视,可见到黑色屋顶的丘吉尔大楼,其西侧是1970年启用的维克多利学院。老学院楼区是1801年至1812年间设计和施工的,并于后来修补建成。

在大门西侧有8根立柱,并竖立有战争、智慧象征的神像,还有滑铁卢战役的大炮护卫着的两层楼的正大门,其两侧为18世纪和克里米亚战争中的许多大炮。

进入大楼正门后,参观者可以看到具有历史风采的兵器画、印度陆军纪念室以及1939年至1945年印度军队物品。主走廊内为桑赫斯特博物馆与赫斯廷室,两个大厅室展示着1704年布仑海姆战役和1815年滑铁卢战役的有关资料。

楼区一层多为会议室和学习教室;楼上层为连部办公室、连军官室、学习教室、罗马天主教堂。学员宿舍也有部分在楼内。

红砖结构的新学院楼群始建于1911年。主要设施可容纳6个学员连420名住宿生。在建筑风格上具有印度新德里特色,其楼门入口处竖立有两门“虎头”大炮,室内及墙上装饰着精致的银器、图画精品。新楼的主走廊是联合王国最长的长廊,布满各种装饰品。

桑赫斯特小百科

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教育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合格领导人才,并为军兵种年轻军官提供所需的基础知识,以使他们适于担任初级指挥官。自1947年起,桑赫斯特军事学院的校训为“当好军事领导者”。学院下设军事、科技、作战研究及国防事务等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