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背后的眼睛1(1 / 1)

话说康熙的诸多儿子之中,最孚人望的,就是八阿哥胤禩。

这孩子委实苦命,他是康熙有一次闲极无聊,突然按倒看守府库的老大娘一通乱来,结果就生下了这么个孩子。这在康熙来说是件丢人现眼的事儿,不希望别人知道,所以他把这个孩子交给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

也就是说,八阿哥胤禩,是和大阿哥胤禔一起长大的。

但是这哥俩儿,性格却是完全不同。

大阿哥的脑子比较原始,相信巫术,不相信科学。结果因为雇请喇嘛僧汉巴格隆,用邪术修理太子二阿哥,从此弄得身败名裂。

八阿哥为人却是比较的精细,他最擅长化敌为友,让哥哥弟弟们放弃争夺太子的错误思想,都团结到他的身边;甘心为他效命的大臣,更是在所多有。所以康熙的晚年,主要是和这个孩子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斗争的结果,是康熙正式宣布与他脱离父子关系——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绝就绝吧,你当谁稀罕啊!

八阿哥胤禩在心里恨恨地说。

这个皇帝,眼下是没有指望了,但还能有什么开心的事儿,能够给这个死老头子添添堵呢?

胤禩很快就发现了他的机会。

他发现,康熙现在似乎对十四阿哥胤禵高看一眼。你看看老头有多么的重视他,这一次大策零顿多布闹事,康熙居然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率兵三十万进剿大策零顿多布。明摆着,这是康熙老头在历练十四阿哥,为他积累资历和威望,以便继承皇位。

那好,大家以后就干脆团结在十四阿哥周围好了。

当十四阿哥出征的时候,九阿哥胤禟送去了差旅费,还有一种新式战车的图样,全力以赴,支持十四阿哥打赢这一仗。

如果说单只是这点事,没什么不妥当吧?

不妥,不妥之至!

当十四阿哥出征的时候,九阿哥胤禟替他设计了一条秘密的联系通道。他们从洋鬼子传教士的手中,偷来了一本洋书,使用其中的洋文字母,创造了一种通信密码,然后把密信藏在骡夫的袜子里,往来于京师与战场之间。

通过这么一种秘密的联系方式,十四阿哥对康熙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康熙老皇帝的性命,危在旦夕之间。

正所谓:喇嘛闹得狠,儿子折腾凶,只恐康熙老顽固,迟早把腿蹬。正当诸皇子的眼睛都紧张地盯着康熙的时候,却不知道,在他们身后,还有一双更加可怕的眼睛,把这一切全都看在了眼里。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第二部之《鏖兵天下》完)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3第一章少林异僧

(1)非法竞争

中州胜地,古刹名山。

现今人们最熟悉的佛家名山,莫过于嵩山少林寺。说起这少林寺,原本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元宏为了安顿印度僧人跋陀住锡,打通南下传法通道,设立在嵩山的一个秘密据点。该据点的历史任务是洞察天下大势,存续佛脉。

换句话说,少林寺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太平盛世广开门路,多种经营,尽可能地赚钱。一旦遭逢乱世,全天下的僧人们都会卷起小包裹,浩浩****地开往中州,聚集在嵩山脚下,大吃特吃。等到世道太平了,僧人们把嘴巴一抹,再挟起包裹,南北西东,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去弘扬佛法。

所以历朝历代的少林方丈,必须由最懂得经营的高僧来出任。没有这本事,是没有办法存续佛脉的。

少林寺经营得法,所以平日里都会有许多人跑过去,希望能够有此机缘进入寺中开吃。举凡这一号纯粹是奔着吃来的,少林寺的态度只有一个:

闭门不纳。

到了康熙年间,有一个身材极壮的男人跑了来,叩响山门,要求进去开吃。

知客僧问他:尊姓大名?

对曰:姓马,没有名字。

再问:何方人氏?

对曰:苏州人,大师让一下,我要进庙里去吃……

知客僧再问:有没有犯罪前科?

对曰:……应该没有吧!

知客僧不明白:为什么没有?

那人答:兴许是我跑得快,从来没有被抓住吧!

知客僧大怒,当即将这个家伙逐出。

虽然被赶出山门,可这家伙却不肯离开,在嵩山脚下搭了个小窝棚,见到有香客来到,就殷勤上前相迎:各位施主,这里是少林寺高僧的进修场所,要不要参观参观?每人只收门票二钱银子……

游客们好奇,还真被这个家伙忽悠去了不少银子。

知客僧得知此事,念一声:我佛慈悲,去几个人,给我把那个坏施主骨头拆了。

于是少林寺的武僧冲入山脚的窝棚之中,将那个怪家伙一顿狠打,没收了他的全部非法所得。

等武僧走后,那家伙从地上爬起来,擦去脸上的血迹,再把窝棚搭起来,继续招揽游客:这位施主,这里是少林寺武僧练功的场所,要不要参观?门票费每人只收四钱银子。

门票居然涨价了,或许是这厮想把损失弥补回来吧!

隔不多久,少林寺得知这个消息,武僧再次出动,将这个家伙一顿狠揍,所得银子再次没收。

等武僧走后,这家伙爬起来,再接再厉,继续营业,只是门票涨到了六钱银子。

就这样,少林寺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出动武僧,清理这个不法商贩,拆除他的违法建筑。清理一次,这厮就涨一次价。眨眼间,两年工夫过去了,这厮已经把门票涨到了十两银子。

得知这个家伙如此的恶性竞争,哄抬物价,少林寺全寺僧人气愤于心。于是,知客僧召开了会议,会上通过决议,组织一个拆迁队,一次性地清理掉山下那个违法建筑,恢复佛门的严肃性。

少林寺最有名的十八罗汉亲自出动了,后面跟着数百名武僧。到了地方,大家一起动手,只听“哗啦啦”一声,就把那家伙的窝棚给拆了。然后大家发出愤怒的吼声,将那家伙围在当中,举棍就打。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次,这家伙居然还了手。

(2)僧门异事

那家伙一还手,就让全寺僧人,目瞪口呆。

只见那家伙只一拳,就将伏虎罗汉打得飞出丈外;复一脚,又把降龙罗汉踢得飞上了半空;再欺身上前,抡起大耳刮子,照十八罗汉的秃脑壳“哐哐哐”一顿狠抽,直打得众罗汉叫苦不迭,哭喊连天。

由身手惊人的武僧组成的拆迁队,竟被这个家伙打得落花流水。

众武僧不支,纷纷抱头而逃。那家伙却穷追不舍,直追到少林寺的山门前。

山门前,正站着少林寺的老方丈,见此情形,大喜,曰:那个谁……你叫啥名啊?你的武功,已经大成了。

那家伙停了下来,搔了搔脑袋,说:我没有名字,要不你就叫我马和尚好了。

方丈说:马和尚,你很能打,我看好你。就带着你赚的钱,下山去吧!

马和尚道:方丈,可我想去庙里吃。

方丈笑道:你有那么多的银子,到哪儿还缺得了吃喝?

马和尚一想:方丈说得有道理啊。就谢过方丈,揣着自己挣来的银子,下山去了。

他下山之后,见到饭馆就进,专点最美味的酒菜,也不忌口,什么好吃就吃什么。每吃一顿,就见腰包中的银子少一块,马和尚心里就有点急,心说这不行啊,万一这些银子用完了,我吃什么啊?

还没想出办法来,银子已经花光用尽。正自焦灼之间,忽然看到远方有一座寺庙,登时狂喜交加,便飞奔过去。

到那寺庙门前,发现门上有三个字:小菩陀。嗯,这庙不错。马和尚迈步走进去,就见两个僧人迎了上来:喂,你,说你呢,那个游方和尚,快出去,本寺不收留散客。

马和尚摇头:开什么玩笑?你寺庙不留我和尚,想让我饿死吗?

那两个和尚气势汹汹地冲上来,用力一推:管你饿死不饿死呢!快点滚……马和尚火起,扬手两个耳光,将两个僧人打得趴在地上,惨嚎不止。

又有几个僧人操着家伙冲了出来,也被马和尚三拳两脚放倒。正打着,从一扇门里走出来一个老和尚,一见马和尚大喜:原来是你,你果然来了,快进来,进来坐。

马和尚懵了:……咱们认识吗?

那老和尚道:怎么不认识,你不是普净师兄吗?

马和尚摇头:不是,我是马和尚。

就见老和尚用力一拍大腿:你看,我就说你是马和尚嘛,果然没错吧!快点进来,进来!

马和尚不明所以地走进来,就见僧舍中有两个蒲团,老和尚自己坐了一个,另一个让给马和尚:马和尚,你既然来了,打算什么时候给这里人工降雨啊?

人工降雨?马和尚听得云里雾里:什么人工降雨?

老和尚的表现,却比马和尚更为诧异:不是昨天晚上你在梦里告诉我的吗?

马和尚:我在你梦里告诉过你?这可真是……

那老和尚却探头过来,一五一十地对马和尚说起来,马和尚才听得明白。

原来,这座寺庙,叫小菩陀寺,位于陕西和河南的交界之地。老和尚就是这座庙里的主持,法号普能。这两年,此地不明是何缘故,久旱不雨,颗粒无收。饥民待死,官员惶急,连普能和尚也是忧心如焚,期盼着老天降下一场雨来。

可是,普能和尚说,他在昨夜睡觉之时,忽得一梦,梦到马和尚对他说:莫急莫急,此地久旱不雨,那是因为旱魃为患,待我明日到来,灭此旱魃,为地方上降雨。

马和尚听得呆了:居然有这种事?那你一定是……做错了梦。

普能和尚笑道:没有做错,这个梦绝对没有做错,你当时还对我说:你马上醒来,带人去河滩的泥洼地里,蹲在暗黑处等着。不长时间,就会看到一道白光慢慢地飘过来,你不要做声,就等着那白光没地而入的时候,记住准确的地方,然后赶紧往下挖。

马和尚听得更是茫然:……那你,有没有往地下挖?

普能和尚道:有哇。

马和尚:挖到了什么?

普能和尚一摆手,过来两个小和尚,推开一扇拉门,往门里一看,马和尚大吃一惊。

(3)江湖险恶

只见那扇门里边,有一只方方正正的箱笼,箱笼上面留有一个口,一个模样清秀的女孩头部,从出口处伸出来。细看那女孩子,虽然是姿容绝美,只是形容惨淡,面如金纸,目光呆滞,绝望的眼睛看着马和尚,却不说话。

看到那女孩的目光,马和尚心里发毛:……这女子是什么人?你为何要把她囚在箱笼里边?

普能大师摇头道:这个女子,她并不是人,而是旱魃。

原来这就是旱魃……马和尚吃惊不已。

正是,普能和尚继续说道:昨夜我依了你梦中的吩咐,潜伏在河滩之中。时隔不久,果然见到一道白光飘忽而来,走到了一处地方,就慢慢地钻入了地下。然后我立即带着僧人们往下挖,挖了三尺有余,挖出了一只好大的石龛,打开石龛,就看到了这名女子。你看她形貌似人,却没有修炼到会说话的地步。所以我还是依了你的吩咐,将她抬了回来,现在交给你处置。

马和尚吓呆了:交给我……我怎么处置?

好办。普能大师笑道:等到天亮,我会命人抬了这箱笼到河滩之上,让人捡些干柴,然后将这旱魃架到火上,一把火将这妖物烧掉。届时,地方上就会天降甘霖,师兄你也成了万家生佛,就连我也跟着沾光啊。

居然会有这样的事情……马和尚已经听得呆了,感觉到自己的脑子,大大的不够用,完全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

到了第二天,来自少林寺的神僧要火焚旱魃、替地方求雨的消息不胫而走。当地百姓风闻此事,早早到了河滩上,抢占有利的地形。更多的人主动行动起来,捡了一人多高的大柴垛,堆在河滩上,要看神僧如何消灭旱魃。

小菩陀寺中的四名僧人抬了那旱魃,另有一顶六人抬的大轿,让马和尚坐了上去,一行人赶到了河滩上。

马和尚下轿,就见小和尚将旱魃放在了柴垛上,早有人递了一支火把过来,让他拿着:圣僧,点火之前,你不对大家说点什么吗?

说什么?眼看着现场黑压压的人头,马和尚只觉得头晕,正不知所措,忽然听到一声吆喝:回避,肃静,知府大人来也!就见一顶轿子,摇摇摆摆地穿过了人群,到了近前落下。

知府大人出了轿子,先用眼睛看了看马和尚:你就是那个有法术的神僧吗?

马和尚:这个……他们都说是。

知府问道:那你自己认为是不是呢?

马和尚:我认为……反正……大概也许或者可能说不定吧。

知府不再理睬他,走过去看了看箱笼中的女子:她为什么不说话?

马和尚总算是遇到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这妖物道行还浅,还没修炼到会说话的地步。

是吗?知府笑道:要是我能够让她开口讲话呢?

你让她开口讲话?马和尚大为钦服:那你的法力肯定比我还高。

那好吧,咱们就试试。就见知府一挥手,几个衙役手操斧子冲过去,不由分说,一斧子劈开箱笼。露出箱笼中的女子,竟是手脚俱被麻绳紧紧地捆着,捆得这女子形同一根人棍,难怪她一动也动不得。

马和尚正看得惊讶,突见知府用一只手捏住那女子的两腮,用力一掐,另一只手早已伸入女子的嘴中,从里边掏出一枚好大的核桃。

难怪这女子不会说话。

不管是谁的嘴里被塞进这么大的一只核桃,都是绝无可能说出话来的。

嘴里的核桃被掏出后,就听那女子“哇”的一声,号啕大哭起来:救命啊,知府大人救命啊,我不愿意死啊。我是去庙里上香的时候,被这伙强盗和尚强行劫进了地牢。有个老和尚强迫我依从他,我宁死不从,老和尚就要把我活活烧死……求求你们救救我……

居然……会有……这样子的事……马和尚彻底看呆了。

就听知府大喝一声:与我把这不明来路的**僧拿下!

一伙如狼似虎的衙役,气势汹汹地向马和尚扑了过来。

(4)夜盗宝马

眼见得衙役们向他扑了过来,马和尚丝毫也不犹豫,大叫一声冤枉啊,掉头就走。

“砰砰”之声不绝于耳,愤怒的百姓们掷出来的石块,准确地命中马和尚的脑壳,他却是头也不回一下,屏住呼吸向前一路狂奔。

眨眼工夫,他就逃出了河南,逃入了陕西,沿途风餐露宿,昼伏夜行。忽一日,他停下脚来看看自己跑到了什么地方,却发现自己已经逃到了青海。

这地方地广人稀,总算是安全了。

然后马和尚又发起愁来,安全是安全了,可是肚子已经饿了好多天,去哪儿弄点吃的呢?

马和尚爬到一座土坡上,登高临远,忽见远处有一座军营,营盘罗列,号角森森。一名白马将军,正率了士兵迤逦进入营中。马和尚这贼眼力硬是好,隔得远远的,仔细一看那匹马,但见那马浑身上下雪一样的白,没有一根杂毛,唯在四蹄之处,各有一绺红毛。此之谓“踏雪青霜”,乃万里挑一的良马。

看到这匹马,马和尚惊喜交加,当即一拍大腿:这匹好马,归老子了,等晚上牵出来……杀了吃肉。

看看这个混蛋,他脑子里究竟是怎么琢磨的?绝世的良马,他竟然要杀了吃肉,真是让人听了上火。

马和尚才不管你上火不上火,先躲在避风的地方睡了一觉,醒来时看看星斗,恰好是半夜三更:哈哈,这正是宰了良马吃肉的绝妙时辰。

于是马和尚依据日落前的记忆,于黑暗中疾行赶路。不长时间,就到了那座兵营,悄悄溜进去,躲过巡逻的士兵,找到了马厩。探头一看,马和尚乐了。

只见那匹宝马良驹,正独自在马厩里,不紧不慢地吃着夜草,旁边还掌着一盏灯。马和尚走过去,先用手在马的脖子下面搔了几下,宝马扭过头来,冲着他呼噜噜地打了一个响鼻。

马和尚高兴地照马鼻子拍了一巴掌:挺肥的嘛,够老子吃两顿的了。

一匹马只够他吃两顿,胃口真是不小。

兴冲冲地解下缰绳,马和尚牵马掉头就走,一回头,却呆住了。

马厩的门前,站着白天骑宝马的那个将军,还有十数个军汉,有的操刀,有的举枪,还有的拉开了弓弦,将锋利的翎箭对准了他。

马和尚的脸皮不自然地扭动着:各位……这么晚了还没睡呢?

那个将军走过来,劈手夺下马缰,说道:本将爱马如命,每天临睡之前,一定要亲自过来看看我的良驹,竟然遇到了你这盗马贼……若我晚来一步,这马已经被你盗走了。于我的军营中来去自如,盗走我的踏雪青霜,你本事不小嘛。

马和尚尴尬地笑了笑:也就……一般般。

将军走过来,从马和尚手里夺过缰绳,再把马拴回去。这工夫,马和尚眨巴着眼睛,看这将军身手应该是不凡,也就没敢轻举妄动。

那将军又替马添了草料,转身回去,马和尚也被众人押着,进了将军的大帐。只见那将军居中坐下,早有士兵端上了美酒肥肉,就见将军不紧不慢地吃了起来。马和尚站在一边,闻到酒肉的香气,肚子里咕噜咕噜的直响,说不尽的气恼。

那将军却好像忘记了马和尚这档子事,只管若有所思,慢慢地吃喝着。眼看着盘子里的牛肉已经吃光,将军这边举起酒杯,问马和尚:你不来点?

话音未落,马和尚已经疾冲过去,一把抢过酒杯,咕嘟一声,已经将杯中酒喝得一滴不剩,抹一下嘴巴,满脸的若无其事。

那将军见了大喜:壮士!以后就跟着我干吧。

不!马和尚断然拒绝道。

为什么?那将军不高兴了:难道跟我岳钟琪,还委屈了你不成?

原来这将军,赫赫然竟是刚刚平定了大雪山大策零顿多布之乱的岳钟琪。

(5)宁死也要做贼

人的名,树的影。

岳钟琪这个名字,西疆人听到耳里,就会哆嗦颤抖。可是马和尚听了,却没有丝毫的感觉。

他摇头:这不是委屈不委屈的事儿,我就是不愿意当兵。

为什么?岳钟琪问道。

这还用问吗?马和尚用怜悯的眼神看着岳钟琪:当兵是要上战场打仗的,会被人家打死的。

你他妈的……岳钟琪怒不可遏:你学了这一身的本事,难道还怕人家打你吗?

马和尚:本事再大,也架不住打你的人多。不当兵!

岳钟琪吼道:难道你学了本事去做贼,别人就不会打你了吗?

马和尚笑道:别人打我,我可以跑啊,没人能够追上我。可上了战场,你下令往前冲,我偏要往后跑,你能答应吗?

岳钟琪:……王八蛋,现在我给你两条路:一条是马上推出大帐,斩了;另一条是做我的随从。你自己掂量着办!

马和尚呆了一呆:我只不过是进大营看看你的马,这也要杀头?

岳钟琪:推出去,斩!

如狼似虎的侍卫们冲了上来,拖住马和尚。马和尚大急:别,别别别,咱们有话好说……我当兵还不行吗?

这还差不多。岳钟琪挥挥手,让士兵放了马和尚,又听那秃驴说道:我当兵也可以,不过我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岳钟琪问。

马和尚道:我决不上战场,太危险……

岳钟琪怒不可遏,一挥手,士兵们再一次把马和尚拖了下去,只听马和尚大叫道:你要杀就杀吧,反正到时候上战场也是个死,我宁死也不上战场……

听了马和尚的话,岳钟琪心里气急败坏,心说这是个什么人啊,学了这么一身的本事,偏偏就不干正事,宁死也要做贼……生气归生气,岳钟琪一直在找这样一个人,还真舍不得杀他。

只好再把马和尚放回来:好,你在我身边做侍从,不用上战场。

马和尚道:这样啊……我还要每天喝酒吃肉……

岳钟琪大吼一声:闭嘴!

马和尚这才闭上了嘴巴。

然后岳钟琪吩咐道:今天晚上,你先休息一下,明天我带你去见抚远大将军。

马和尚:见大将军干什么?

岳钟琪:你傻啊,见大将军,是为了替你安排一个吃饭的编制。不然的话,军营里哪有你的伙食?

马和尚:……真麻烦。

(6)老头也偷诗

第二天,岳钟琪骑上他的踏雪青霜,带着马和尚去抚远大将军的大营。到了门前,正要吩咐门口的士兵通报,门内早如旋风般地卷出一人,一枚硕大的十字架直杵到马和尚的鼻尖前:你丫忏悔吧!

马和尚骇得惊叫一声,身形飘动,疾如闪电,已经躲到了岳钟琪的马后面。

再细看冲出门来那人,马和尚更是惊讶。只见那人个子高得怕人,好似一根麻秆,更兼生着红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珠,眼窝深陷,鼻尖高翘,模样像极了寺院墙壁上画的饿鬼。

书中暗表,马和尚遇到的这个怪物,却不是什么饿鬼,而是来自于西洋的传教士。

这个传教士,乃葡萄牙人氏,中国名字叫穆经远,人称“傻老穆”。此人虽然名不见经传,却在中国的政治活动中卷得极深,属于悍然干涉我国内政的第一人。

这时候的穆经远,已经被聘为抚远大将军胤禵的参谋官。而胤禵,则是康熙皇帝的第十四子,史称皇十四子,本书称为十四阿哥,因为这样的称呼亲和力比较大。

穆经远之所以不顾及自己的传教士身份,悍然干涉大清帝国内政,卷入到皇子的权力争夺中来,那是因为他琢磨着这笔生意能够大赚特赚。

这时候的康熙已经是老迈年高,种种迹象表明,十四阿哥胤禵很有可能继康熙之后接掌权力,登上皇帝的宝座。

首先,正是这位十四阿哥胤禵,他坐镇西宁,居中调度,指挥年羹尧、岳钟琪等名将突兵直入大雪山,驱逐大策零顿多布,恢复了当地的局势。康熙皇帝闻知大悦,吩咐立《平藏功碑》于拉萨的大昭寺,将十四阿哥的名字刻于碑上。

其次,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十四阿哥胤禵从青海返回京师,参加由老皇帝康熙亲自主持的军事会议。康熙下令三阿哥诚亲王、四阿哥雍亲王率领大臣郊迎,北京城中万人空巷,争睹抚远大将军胤禵和他身边的洋鬼子穆经远之威仪。

这情形,明摆着是要让十四阿哥接班的。

还有一条,次年——也就是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康熙再命十四阿哥胤禵返回青海,还为此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千叟宴。这实际上是一个流水宴,总共举办了两次,第一次请来680个老头开吃,第二次只来了340人。

为什么第二次来的人比第一次的人少呢?

这是因为,康熙是个奇怪的诗人,他并不会写诗,但却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是最伟大的诗人,所以他为这盛大的千叟会,准备了一个有趣的节目。

话说在第一次千叟宴上,众老头们正在开吃,康熙突然举起一只手:停,咱们不这么吃。就这样只知道低着头,趴在菜盘子上拼了命地吃,跟头猪有什么区别?咱们来点文明的。嗯,就每人来一首诗吧,一人来一首,吟过了诗,才可以继续吃。不会吟诗的人,就不许再吃了。

这下子,众老头傻眼了,都以为皇帝请客,可以白吃白喝,谁知道还要吟诗……自己有吟诗这本事,还用得着来你家吃白食?

话说这许多老头之中,有一个老张头,坐在他身边的,是他的邻居老李头。那老张头虽然年迈,但脑子却仍然够用,当接到康熙派人送来千叟宴邀请函的时候,老张头就琢磨了:好啊,这可是皇帝请我的客,那我给人家皇帝准备点啥礼物呢?要不把老伴给我新纳的鞋底子带上?

再一想,不妥当,人家康熙是皇帝啊,还缺臭鞋垫吗?

那带点什么好呢?

忽然之间,老张头脑子中灵光一闪:有了,我让儿子给皇上写一首赞美诗吧……可是老张头的儿子也没受过教育,不会写诗,就找了附近一个落第秀才,让人家给整出来一首。老张头拿在手上,读了一遍,只见纸上写道:

圣明天子坐龙床,

皇后皇妃在两旁。

人逢喜事精神爽,

大被同眠压榻床。

老张头读了一遍,感觉味道怪怪的。可那落第秀才是自己能够找到的最有文化的人了,也只好先拿上用了;还怕自己到时候忘记了,就将那张纸藏在了身上,带到了宫里。

此时听到康熙皇帝让大家赋诗,老张头大喜,急忙把那张纸掏出来,放在手边,看前面的老头们一个个张口结舌,吟不出诗来,结果都不许再吃,不觉心情大快。

正快乐着,轮到了老张头身边的邻居老李头。只见老李头站起来,低着头,看着酒桌上的那张纸,吭哧瘪肚地念道:

圣明天子坐龙床,

皇后皇妃在两旁。

人逢喜事精神爽,

大被同眠压榻床。

当时老张头就想:咦,老李头吟的这首诗,好生耳熟啊,好像在哪里听到过似的。就听得康熙大喜,曰:这首诗写得好啊,感情朴素,直白,有生活,赏你一大杯。

老李头饮了一大杯,然后轮到了老张头。

张老头站起来,拿起那张纸,左看看,右看看,忽然“哇”的一声,号啕大哭起来。

当时康熙吓了一大跳:怎么了,好端端的你哭什么啊?

就听老张头哭道:皇上,老李头把我家的诗给偷走了,我老头没的念了……

康熙昏了:老头也偷诗,这事……朕是没辙的。

(7)现场表演

为了给十四阿哥送行,康熙举办了千叟盛宴,让不识字的老头们吟诗。这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了,康熙已经将十四阿哥胤禵内定为接班人了。

所以洋鬼子传教士穆经远也毫不犹豫地投奔到了十四阿哥的门下,打谱要在这次皇朝换代的过程中,好好地捞上一票。此番他与十四阿哥同来西宁,主要是负责与北京城的通讯联络工作。由他老兄设计的西洋密码除了收信人之外,任是神仙也破译不得。

当下岳钟琪带着马和尚匆匆入内,进去后就见到一个年轻人,衣饰华贵,气派雍容,正是十四阿哥胤禵。他和四阿哥胤禛是一母同胞,母亲是乌雅氏,但兄弟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不那么友善。

岳钟琪走到堂前:四川提督岳钟琪见过大将军。

原来是岳将军啊。十四阿哥一见到他,顿时眉开眼笑:难得有空来我这里串串门,快过来,咱们喝一杯。

岳钟琪道:大将军,喝酒的事儿不忙,我这次前来,是有点要事。

胤禵道:什么事,你说。

岳钟琪说:我想请大将军看一个人……说着,把马和尚叫过来。

胤禵看到马和尚,皱起眉头:这个人直眉楞眼的,是干啥的?

岳钟琪道:他是少林寺出来的武学高手,叫马和尚,正是军前最需要的。我想请大将军替他补一个名额,以备军前之用。

胤禵道:事情倒是不大,可这个人到底行不行啊?

岳钟琪道:马和尚,你给大将军表演一下。

马和尚翻了一个白眼,纵身向前一跳,嘿呀呜嘿,打了一套不成章法的拳路。最后的动作是凌空一跃,双腿分开,突然落地,一拳击在地面上。这个动作他完成得一气呵成,姿势极为优美。

“砰”的一声,马和尚拳头击在地面上,脑袋也紧贴着地面,正等着一声喝彩,耳边突然听到一声铁刃破空的异响。大骇之际,正欲有所动作,几柄雪亮的钢刀却已经架到了他的颈子上。

当时马和尚吓得呆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害怕刀子切下来,就趴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只听沉重的脚步声响起,一个怪里怪气的声音高唱道:圣上有旨,抚远大将军胤禵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命抚远大将军胤禵交出大将军印信,由延信将军暂代大将军事宜,胤禵即刻回京面圣。钦此,谢恩。

十四阿哥惊得呆了:这是怎么一回事,莫非父皇他……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声音就已经远去了,分明是被人强行带走了。门外走进来一个满脸刺猬胡子的军官,正是新任大将军延信。他到了大将军座位上坐下,看到岳钟琪,大吃了一惊:岳钟琪,你在这里干什么?

岳钟琪也被这意外的事情惊呆了,回答道:大将军,这是怎么……我是说,我给大将军带来一个人……

延信问道:带来个什么人,在哪里?

岳钟琪道:带来的是马和尚,他就在地下趴着呢。

延信:他为何要趴在地上?

岳钟琪:他趴在地上,那是因为……因为我在军前需要这样一个人,所以带他来大将军帐中,想替他补一个名额。

延信道:那么这人肯定是有用处的了,对不对?

岳钟琪急忙点头:对对对,大将军说得一点没错。

延信问:那他到底有什么用呢?

岳钟琪:他……大将军,你让你的侍卫把架在他脖子上的刀拿开,让他给你表演一下少林寺的绝学,到时候你就知道他有什么用了。

延信半信半疑:真的吗?那就让他表演一下。

听说还要重新表演一次,马和尚爬起来,气急败坏,心说这叫什么事啊,刚刚表演完了,这边抚远大将军换人了,这可真是……无奈何,咬紧牙关,抖擞精神,又表演了一次。

凌空跃起,双腿分开,劈胯落地,重重地一拳击下。耳边突听得刀风再起,又是几柄钢刀架在了马和尚的脖子上。马和尚呆住了:这又是怎么回事,难道自己表演得不够好吗?

门外,又走进来许多人,一个声音高唱道:圣上有旨,抚远大将军延信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命抚远大将军延信交出大将军印信,由年羹尧暂代大将军事宜,延信即刻回京面圣。钦此,谢恩。

延信惊得呆了:这……未免也太快了点吧,我刚刚接印,屁股还没坐下来呢……

门外走进来一个脸盘奇宽的高大男子,正是新任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他到了大将军座位上坐下,看到岳钟琪,大吃了一惊:岳钟琪,你在这里干什么?

岳钟琪已经惊得呆了:我……年大将军……这个……索性气得一跺脚:马和尚,你快爬起来,再给年大将军表演一次。

什么?还要再表演一次?马和尚当时就哭了:拜托,你们拿老子当猴耍了?眨眼工夫这大将军就换了两茬人,要是老子表演完了,你们又换一茬,老子去哪儿说理去?

(8)新帝王时代

一日之内,抚远大将军两次换人,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首任抚远大将军胤禵返京,心中是一片茫然。可是他的洋鬼子参谋官穆经远却失声大叫起来:政变,北京城中,一定是发生了政变!

他说得一点也没错。

关于此时北京城中所发生的事情,《清史稿·世宗本纪》中是这样说的:

六十一年十一月,圣祖在畅春园不豫,命代祀圜丘。甲午,圣祖大渐,召于斋宫,宣诏嗣位。圣祖崩。辛丑,上即位,以明年为雍正元年。

这个记载的意思是说:康熙死后,在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要求与拥护之下,四阿哥胤禛登上了帝位。

没十四阿哥什么事。

那么十四阿哥他乐意吗?

《清史稿》主要是坚持正面宣传,以正确的观念引导人,以帝王光辉的形象鼓舞人,至于真正的历史,与这本书没得关系。

所以我们只能来看洋鬼子传教士严家乐的记载:

胤禛登基后,皇十四子(允禵)奉召进京,提出要看先帝的遗嘱,企图剥夺皇四子的统治权。他对九门提督严词训斥,因为此人是惟一的、可疑的见证人。如果不是皇太后出面干预,他就会杀了九门提督,从而自取灭亡。但皇太后第二年六月也去世了。

大清帝国的进程,突然驶进了一个黑洞之中。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永远也没人知道发生了些什么。

但大致的情形,大家还是清楚的。

情况是这样,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威风了一辈子的老皇帝康熙,在巡幸畅春园的时候,突然死亡。死亡现场只有两个人:一个就是被传教士严家乐称为“九门提督”的科隆多,另一个就是四阿哥胤禛。有记载说,当时老四胤禛在死者现场出来进去,进去出来,前后凡五次之多。

而现场的另一位目击者科隆多,此人身世也比较离奇,他的姐姐是康熙的皇妃,他本人是康熙的小舅子。最早的时候,他负责宫里的遛狗工作,担任犬房头领,主要的工作就是牵着一群大狗小狗,黑狗白狗花狗,到宽敞的地方瞎溜达。

忽然有一天,康熙发现科隆多负责遛的狗面黄肌瘦、容颜憔悴,就诧异地说:老科,你也不会遛狗啊,就改遛人吧。

于是科隆多升任步兵统领。过了九年,康熙忽然注意到科隆多负责遛的士兵们面黄肌瘦、容颜憔悴,就诧异地说:老科,原来你不光是遛不了狗,连人也不会遛……那你干脆就去遛老外吧。

此后科隆多被调到了理藩院,出任一把手。又过不多久,洋鬼子传教士在中国四处乱窜,信洋教的教民已经达到了三十万众。康熙很恼火,就说:老科,你不仅是遛不了狗,遛不了人,连洋人你也遛不了……真是大将之才啊。

于是圣恩眷顾,老科继续加官晋爵。

就是这个奇怪的科隆多,他和四阿哥胤禛合伙,偷偷地将康熙的尸体抬到了乾清宫,然后封闭京城九门,这才召集群臣和皇子们开会。

在这次会议上,科隆多发表讲话,说:死人的事儿,是经常发生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现在这情形就是,老皇帝已经死了,但老皇帝临死之前,亲口告诉我说:你们要在四阿哥胤禛的带领下,意气风发,奋发图强,迈开大步走向闭关锁国的新世纪……

霎时间会场大乱,八阿哥、九阿哥、十四阿哥同时鼓噪起来。

矫诏!

这分明是一起政变,一起夺位大阴谋。

但是此时,朝里有科隆多力挺四阿哥胤禛,外边还有四阿哥的大舅哥年羹尧统领大军,大家再这么闹下去,有意思吗?

皇子们失去先机,让老四胤禛抢先一步坐到了龙椅上,再闹真的没什么意思了。可是皇子不闹,另有人要闹。

是谁呢?

罗卜藏丹津!

这个罗卜,又是什么人呢?他为什么要闹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