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没有不想工作的员工,只有让员工无法工作的领导(1 / 1)

阿巴泰、济尔哈朗为了确保一举拿下刘兴祚,带领8名善战的将官,500名骑兵,连夜赶往太平寨。

第二天早上,后金军追上刘兴祚的部队。刘兴祚正带着本部人马,向山海关方向进发。

为了防止刘兴祚逃跑,济尔哈朗和阿巴泰各带一队人马,阿巴泰迎前,济尔哈朗后堵,对刘兴祚形成夹击之势。

刘兴祚见自己的部队被后金军包围,意识到投降、活捉,绝对没有好下场。于是,他脱下铠甲,奋力杀敌,只求一死。

济尔哈朗本想活捉刘兴祚,但是刘兴祚不怕死的玩命打法,使他们根本无法靠近。为了减少伤亡,速战速决,济尔哈朗命令弓箭手一齐向刘兴祚射箭。

刘兴祚中箭身亡,其弟刘兴贤被活捉。

济尔哈朗要把刘兴祚的尸体带回去,交给皇太极。随军出征的库尔缠,见好友落得如此下场,非常悲痛。他了解刘兴祚在后金的境遇,也接受他诈死投明的行为。他认为,济尔哈朗这样对待一个死人,有点过分。死了死了,一死百了,还追究什么呢?

库尔缠说:“既然人都已经被杀死,还有必要带尸体回去吗?我们这些人,都在现场,都能证明刘兴祚被杀死,已经够了!”

库尔缠是皇太极非常欣赏、信任的人,济尔哈朗也知道他和刘兴祚的关系。既然刘兴祚已经死了,也就顺手卖给库尔缠一个人情。

阿巴泰不答应,命人扒掉刘兴祚身上的衣服,放在路边暴尸。库尔缠觉得这样对待一个死人,实在有点过分。大军回营的路上,他偷偷溜回来,给刘兴祚穿上衣服,找来一张芦席,裹尸下葬。

皇太极得知这一情况后,认为不能这样便宜了刘兴祚,派人把刘兴祚的尸体挖出来,悬尸示众,警告后人。作为正红旗的旗主,在这件事上,代善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把刘兴祚的尸体砍成肉酱。

代善已经认识到,他已经无法与皇太极抗衡,便退而求其次,可以不求权,但一定要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禄,不能叫多疑的皇太极对自己不放心。

库尔缠没有那么多想法,他只想对得起朋友。在众人散去之后,他又偷偷地找来一块布,把刘兴祚的碎尸包裹起来,挂在树上。

在任何圈子里,像库尔缠这样的朋友,都是值得交的。

皇太极出了这口恶气之后,才布置攻打永平城的任务。他命令由副将阿山、叶臣挑选24个人,组成攻城敢死队,打头阵。每旗出一名有攻城经验的将官,指挥本旗1000人,攻打该旗负责的区域。

1630年1月4日黎明,皇太极下令,对永平城发起总攻。

各旗官兵在自己负责攻击的区域,在矢石雨中,竖起云梯,积极奋战。

永平的守将也组织士兵积极防御。怎奈多年不打仗、不操练,士兵对一些武器的操作,未能达到熟练程度。在城北,炮兵添好火药,点火发炮时,火炮炸膛,炸死很多明兵。明兵乱作一团。

攻击北城的后金兵,趁乱登城。近距离的肉搏战,明兵自然不是后金兵的对手。随着冲上城头的后金兵越来越多,明兵放弃城头阵地,向城里溃败。

皇太极下令,冲上城头的士兵,不许杀害已经投降的明兵,不许下城。

永宁兵备道郑国昌、知府张凤奇、推官罗成功,得知后金兵攻破城池,无力抵抗,又不愿做俘虏,便服毒自杀。同知魏君谟、参将杨春、革职武官焦庆延,趁乱逃出城去。

天亮之后,知县张养初、户部郎中陈此心、革职太仆寺卿陈王廷、兵备道白养粹、行人崔及第、户部主事白养元、知县白珩、游击杨声远、永平卫掌印陈清华、卢龙卫掌印王业宏,东胜卫掌印陈延美、革职副将孟乔芳、杨文魁、都司高攀桂一行人等,举着白旗,向后金军投降。

皇太极命令达海、麻登云在城上打起黄旗,谕告投降的官兵,为了证明自己真心投降后金政府,剃头留辫。投降的人,为了保命,都选择了留头不留发。

济尔哈朗、萨哈粼负责接管工作。安抚人民,察验仓库。

1月6日,皇太极带领诸贝勒入城,察看完街道后,从东门出城,继续向山海关方向进发。皇太极命令济尔哈朗、萨哈粼率一万人马守城,提拔白养粹为永平巡抚,孟乔芳、杨文魁为副将,统领投降的汉军。

从刘兴祚诈死这件事情上,皇太极不得不进行反思。他觉得自己对刘兴祚不薄,最起码没有像对待满洲人那样苛刻,为什么他挖空心思一反再反呢?

在出征朝鲜时,刘兴祚表现不错,立下很多战功,也分到不少财物,难道是他太贪心吗?不对,他从没有向自己抱怨过什么。大明对他的吸引力在什么地方呢?

想来想去,皇太极想明白了。天命汗努尔哈赤在世时,已经认识到汉官的重要性,也制定出一些礼遇汉官的政策。但是随着满人在战场上不断战胜汉人,满汉矛盾不断激化,后金政府并没有把礼遇汉官的政策贯彻到位。

投降后金的汉官,因为得不到满意的职位和待遇,而且经常遭受满人的歧视、凌辱和谩骂,对后金政府渐渐失望,最后发展到离心离德。

想到这里,皇太极感到有点害怕。他知道,在他扩大后金领土后,后金政府的管理人才是非常奇缺的,这些人才最大的来源,就是投降的明朝汉官。南明,将是后金的最大对手。对付南明那些将官的最好办法,是留用而不是杀戮。在后金圈子里维护他的权威,最好用的还是汉官。因为,汉官比满官更熟悉官场里的潜规则。

所以在攻克永平之后,皇太极专门针对汉官制定一条政策:汉官降与不降,决不勉强;降后又逃,或来或去,悉听尊便,不作要求,不加迫害。

永平的户部郎中陈此心,随众投降。没过几天,陈此心以父母年迈、需要照顾为由,要求后金政府批准他回到家乡去。

陈此心认为,自己这样的要求,会给自己带来杀头之祸的。没想到,皇太极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这让陈此心非常感激。为了报答皇太极对自己的理解和宽容,决定留下来,为后金政府效力。

可是又过了两个月,陈此心又想逃跑。他让儿子秘密混出城去。等儿子出城之后,他和家人携带细软,趁夜悄悄溜出城门。可惜没走多远,他就被巡逻的后金兵抓住。

后金诸贝勒认为,陈此心对后金政府三心二意,应该处以极刑,以儆效尤。皇太极坚决反对这样处理陈此心,提出一定要坚决贯彻自己制定的礼遇汉官政策。皇太极不但没有惩罚陈此心,还赏赐给他2匹马、4头驴、20两银子,允许他带着妻儿、奴仆,去他想去的任何地方。

在后金军未攻占永平之前,永平附近的乡绅、百姓纷纷到永平城里避难,城里人满为患。济尔哈朗、萨哈粼见此情况,决定开城放这些人回家。

皇太极依然实行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的战术。后金军离开永平之后,在攻打山海关、抚宁、昌黎时,均遭到各城守军的激烈抵抗,皆未攻克。

济尔哈朗得知皇太极4战不利,就派阿巴泰、岳托、豪格3人,带着孟乔芳、杨文魁、杨声远,前去支援。

皇太极虽然打了败仗,心情依然不错。为了证明自己优待俘虏,爱惜人才,命人准备一桌丰盛的酒菜,和孟乔芳、杨文魁、杨声远3人同桌喝酒、聊天。

以皇太极的身份,能与孟乔芳、杨文魁、杨声远3人同桌吃饭,还给3人倒酒,着实让3人受宠若惊。能和皇帝同桌吃饭,在明政府的官场,像他们这样级别的人物,连想都不敢想。

刚开始,3人在皇太极面前,非常拘束,不敢说话。皇太极一点领导的架子都没有,像大哥一样,给他们夹菜、倒酒,主动和3人说话。

皇太极说:“我不能学你们南明的皇帝,始终高高在上,与大臣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大臣有什么话,都得先看皇帝的脸色、心情,再决定说与不说。彼此靠猜想,揣摩对方想什么,想做什么。猜,十有八九会猜错,误会、误解也就因此产生,同时也给一些小人搬弄是非创造了条件。在我们那里,任何一个大臣,都可以在我面前就坐,也可以和我同桌吃饭、喝酒、聊天。作为领导,一定要经常和臣属交流、沟通,彼此想什么,有什么需要,不管对错,直接说出来。可以争论,也可以争吵。这样,就不会存在误解了。通过彼此无障碍的坦诚交流,我了解了臣工,臣工也了解了我。”

孟乔芳说:“在我们明朝,像我们这样级别的人,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见到皇帝。就算是朝中的人,见皇帝一面也不容易。很多事情,还真像您说的那样,靠猜测、靠揣摩。像我们在一线工作的人,最熟悉实际情况,却无法反映上去。那些当权者,制定政策,完全是凭个人喜恶的拍脑子工程。结果是该抓的工作不抓,不该抓的工作瞎抓。上边的人对我们瞎指挥,我们在下面也是瞎做无用功。”

皇太极哈哈笑道:“崇祯小儿,他自己都不把江山社稷当回事儿,还能指望别人把江山社稷当回事儿?他自己往屋子里一坐,看谁的脑袋上都长了反骨,看谁都像惦记他的位子,事实上是那样吗?我了解你们这些人,说得好听一些,说是在为国尽忠,为君效力,其实呢?还不是为了妻子老小过得好一些吗?只要有一份能让你们开心的工作,一份满意的薪水,谁还会整天瞎折腾?管理好不好,关键在领导。你们在我这里,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到最好。我负责的,就是如何让你们自愿全力以赴地工作!”

几个汉将,听到皇太极这一席话,心潮澎湃,觉得自己在明政府工作那么多年,全都白混了。现在遇到明主,一定要好好表现,发挥自己所有的才能,做事做到让皇帝感动、感激。

职场里没有最差的员工,只有最糟糕的领导;没有不想工作的员工,只有让员工无法工作的领导。

领导只为自己前途负责,员工也就只能为自己的一家老小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