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主到私塾去求见先生,想送他儿子到私塾读书。
先生回答说:“很好。只是你要交二两银子的学费。”
“什么,二两银子?这么多呀!我可以用它买一头猪了。”
先生回答说:“是的,不过若你真用这二两银子去买猪而不让孩子读书,那你们家就会有两头猪了。”
不读书的孩子是一头“猪”,这话虽说得有点伤人,但道理上还是站得住脚的。我国历来也有名训: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古代重男轻女,所以用的是“养儿”,现在早就是男女平等,所以不如把“养儿”当成“养孩”来理解。许多国家下大力气搞教育,就是要让国民成为人而非“猪”。不下大力气建学校的国家,必定需要下大力气建监狱。
其实,不光孩子要上学读书,已从学校毕业的人也仍然需要继续读书。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剧,不注意时刻学习的人,用不了三五年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程颐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张竹坡说:“读到喜、怒俱忘,是大乐处。”陆云士说:“读《三国志》,无人不为刘;读《南宋书》,无人不冤岳。庸人不知其怒处亦乐处耳。怒而能乐,惟善读史者知之。”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衣着,赋予你外在的美;读书,才能给你气质的美。拥有了书,生命也就有了寄托。
以上的幽默,可以讲给不好好读书的在校学生以及走出校门一任专业荒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