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幽默误区(1 / 1)

幽默是美丽神奇的,它宛如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美味佳肴,一丝一缕总关情,让人们不知不觉也想自己动手煎、炒、烹、炸地露一手,只是许多欲显身手的人很难把握这烹调的火候。

什么样的幽默才能有助于提升你的魅力呢?烹制“幽默”这道美味佳肴时,应该规避哪些误区呢?

1.没有尺度

培养起一定的幽默感并不是很难,但是要做到能够恰当地把握好幽默的尺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恰当的幽默往往会使人产生

的感觉,尤其面对刚刚开始交往的人,若你滔滔不绝,笑话连篇,想表现出很

,很有才华的样子,结果只会让人反感,使人觉得你过于油嘴滑舌、轻飘虚伪,喜好卖弄自己。

凡事均要讲适度,运用幽默亦如此。在生活中,适时适地地运用幽默,才能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亲密。关于幽默的尺度,有三个忠告。

首先是,幽默勿以讥讽他人为乐事。

苛刻的讽刺幽默很容易带有攻击成分,使他人受到伤害、陷于不满之中。通常,讥讽、攻击、责怪他人的幽默,虽然也能引人发笑,但是它却常常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使本应欢乐的场面变得十分难堪。

一位中学教师到某地出差时,拎了一兜香蕉去看望一个多年未见、新近升为副处长的老同学。老同学心宽体胖,雍容富态,开门见是同窗好友,一边让进屋,一边指着他手中的提兜戏谑道:“你何时落魄到走门子了?本处长清正廉明,拒绝歪风邪气腐蚀贿赂。”一句自以为幽默的调侃,使教师自尊心受了伤,他顿生反感,扭头就走了。

显而易见,幽默既不等同于一般的嘲笑、讥讽,也不是为笑而笑,轻佻造作地贫嘴耍滑。幽默是一种有修养的体现,它与中伤截然不同。幽默笑谈是美德,恶语中伤是丑行,真正好的幽默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严肃和趣味间的平衡。虽然它以一种古怪的方式激发出来,却经常表现出心灵的慷慨仁慈。

不过,带有嘲讽意味的幽默话极易出现攻击他人的风险,而达到目标效果的机会又很小,所以,尽可能避免使用。下面就有一个例子:

某饭店服务员小王不爱刮胡子,多次被批评,但积习难改,于是主管找他谈话。这位主管劈头就问道:“小王,想一想,你身上最锋利的是什么呀?”小王愣了一下,掏出水果刀说:“就这把水果刀了。”经理摇头:“不见得吧,我看倒是你的胡子。”小王不解:“为什么?”“因为它的穿透力特别强。”(潜台词:你的脸皮特别厚。)小王反应过来以后,脸气得通红。

由于讥讽有严重的负使用,所以在使用幽默方式对别人进行批评时,就要进行审慎的推敲,以免使接受者产生被嘲笑、被捉弄的感觉。

第二个忠告是:恶作剧有时可以产生幽默效果,但使用时却要注意掌握分寸。

恶作剧在乍见之下,似乎并不是什么犯罪的事,但只要分析其潜在意识,就很可能发现其中包含着憎恶及攻击性的心理,有时回想自己所做过的恶作剧难免冷汗直流。例如:

有位男士,有一次,他在某位女同事的抽屉内悄悄地放进避孕器具。或许他只是想开开玩笑,但深刻剖析他的潜意识,他的行为却诠释出所谓的“强奸意欲”。

还有一次,他在公司内一位稍过适婚年龄的小姐所坐的椅背上贴了一张小学生常用的贴纸,上头写了这么一行字:有空间。这个恶作剧确实是太过分了。他并没有想到对方的心理可能受到多大的伤害,而且以潜意识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他本人内心潜在的强烈欲望是“想”进入那“空间”里面。

过火的恶作剧很伤人。所以,恶作剧一定要止于天真无邪的玩笑才行,也只有如此才不会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善意的恶作剧,幽默情趣很浓,自然能给平淡的生活带来清新的空气,让人开心;但捉弄人的不怀好意的恶作剧,不但令人生厌,而且影响人际关系。

美国好莱坞有一批专爱捉弄人的演员,开起玩笑来无所顾忌,令人瞠目结舌。时常有人用装有火药的雪茄请朋友抽,吓得对方魂飞魄散,这样的恶作剧虽然能让他们在紧张烦乱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放肆地大笑一场,却使被戏弄的对象十分不快。

笑有愉悦功能,也有惩罚功能。嘲讽的笑是典型的惩罚的笑,而恶作剧的笑正是惩罚的笑的一种形态。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恶作剧就是让自己平时压抑的情感与欲望得到了发泄。

第三个忠告是:幽默可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但前提是要把握好幽默的投放量。

一句幽默的妙语可以为沟通带来契机和轻松的气氛,但是川流不息的妙语、笑语、警句、讽喻,却只能阻塞沟通。因为“幽默轰炸”通常都会导致被“幽默”对象思维紧张,使人不知如何是好。试问有谁能不间断地承受别人强烈的幽默讽刺呢?

幽默其实是一柄双刃剑,在我们运用时机、地点乃至言词不当时,都可能伤害别人的自尊与情感。如果幽默不能为人酿出欢娱,却出现强加给人怨愤、痛苦,这可是令人遗憾惋惜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怎样避开幽默的禁区。

幽默的社会心理价值并不意味着它具有普遍随意性,幽默的文化功用也不说明它具备了万能的效应。这是一朵带刺的玫瑰,也是一片风光旖旎的雷区,任何轻率、莽撞的行为都将饱尝苦果,使潇洒轻松走向它的反面。

2.拿“崇高”做原料

什么是崇高?它就是人们心目中所尊崇的庄严的事物。比如说,一个民族、国家、社会制度和人生的信仰等。

早在清代陈皋谟所编辑《笑倒》一书后所附《半庵笑政》中,就有“笑忌”一节,其中便有一忌:“侮圣贤”,这和我们所讨论的亵渎崇高是一个意思。每个时代不同的人群都有自己尊崇的“圣贤”,即神圣、崇高的事物。现代社会,为众人所接受的英雄形象,能维护公众利益的权威形象,似古时“圣贤”一般,绝不可拿来做幽默的原料。

这时,问题就出现了,难道幽默与时政不存在关系吗?政治家不能作为幽默对象吗?回答是否定的,幽默虽不能直接以时政为烹调原料,但我们可以从边缘人手,从以下几个层次上做文章。

首先,幽默对一些政客的讽刺,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西方人对一些翻云覆雨的政客深恶痛绝,常创作一些很出色的幽默作品来挖苦他们。有一则幽默故事说,西方某地定期举行国际性的“撒谎”大赛,竭诚欢迎人们参加,只是坚决拒绝政客参加,理由是大赛选手都是业余撒谎者,而政客则是职业撒谎家。

还有一则西方对政客进行攻击的幽默转述于下:

迈克在食人族地区旅行,在密林深处发现一家自助餐厅。那餐厅的房顶上有个价目表:炸传教士,30元;红烧猎人,40元;煎商人,50元;烤政客,250元。迈克问何以烤政客那么贵?

餐厅老板答:“你可知道要花多少工夫才能将他们肚子里的脏东西洗干净?”

这种幽默对政客的挖苦也够苛刻的了。

其次,对一般政治家,采用一些善意的幽默,也还是可以的。在美国,由于文化的关系,拿总统开个玩笑似乎也是轻松平常的事,算不得犯上或不敬。有这么一则《小试智商》的幽默,是拿布什开玩笑的:

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当时仍任美国总统的布什和仍是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会面。他问她:“请问如何才能衡量下属的才智?”

撒切尔夫人气定神闲,把她的外交大臣杰夫里·豪召来,问他:“你爸爸的儿子如果不是你兄弟,是谁呢?”豪爽快地答道:“豪。”豪离去后,撒切尔夫人对布什说:“就这样,很简单,不是吗?”

布什回到白宫,召副总统奎尔进来问他:“你爸爸的儿子如果不是你兄弟,是谁呢?”奎尔答不出来,跑去请教基辛格。基辛格听完问题,回答他:“基辛格。”奎尔随即回来答复布什:“基辛格。”

布什听了,长叹道:“唉,奎尔,我真被你气坏了。答案应该是豪呀!”

类似的拿总统取乐的美国笑话,几乎俯拾即是。

3.在伦理辈分上占便宜

这个问题,在相声表演上比较突出。平时人们在一般场合中也时有发生。趣味低级的人往往喜欢找空隙,给身边的同事当一会儿“父亲”或是“爷爷”辈之类的。这种闹剧会闹得彼此都不开心,说白了这算不上幽默。

4.将污秽、粗俗之物拿来烹调幽默

换句话说,在幽默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不洁和不雅的内容和形式出现。

不洁事物主要指的是垃圾、废物和人与动物的排泄器官、排泄行为和排泄物。不雅主要是以指**以及有关性方面的一些内容。避开这些题材,它们并非幽默的特殊需求。在一般社交中应注意礼貌。在这方面,尤其是涉性题材方面的表现上最容易出“彩”,有较强的喜剧效果。这方面如“荤段子”、“成人笑话”等等,很多人喜欢说,但相当贬低自己的人格。

从欣赏者心理来说,听众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综合感受,是他嘲和自嘲的笑声。“啊,天哪!他竟敢讲这种笑话!”这是嘲笑表演者、讲述者,以表示自己与讲述者的层次的不同,在此同时,也要为自己摆脱突然陷入尴尬窘境而做出自嘲的笑声。

幽默对不洁、不雅的内容,是不是毫无办法呢?这也未必,其中关键是一个尺度的把握,如果人们越过事物的表层,很快就进入到“言外之意”的意境里,就会收到一种含蓄的效应。

一个陪客突然放了一个屁,红了脸,立刻想法子去掩饰,就连连用手去磨皮椅发出声音。另一位客人接着说:“还是第一声比较像。”

一辆计程车,载着一个酒鬼,酒鬼坐在后面问司机:“请问,前面的座位可以放东西吗?”

司机:“您想放什么?”

酒鬼:“我想放三斤牛肉、两斤猪排、六瓶啤酒、一瓶白酒,还有一道菜。”

司机:“请放吧!”

酒鬼嘴一张,“哇”的一声,一肚子脏东西全吐在前面的座位上。

前一则幽默,开辟了“屁”题材的薪方式,显得有些“轻薄”,有些不雅的效果;后一则笑话有点笑料意味,虽有“不洁”之嫌,坏影响却并不明显。

东晋元帝生了个儿子,遍赏群臣。有个叫殷美的臣子谦让说:“皇子诞生,普天同庆。我们没有什么功劳,为什么犒赏我呢?”

元帝笑道:“这种事怎么能让你们有功劳呢?”

这则小幽默很含蓄,虽与性内容有关,但并未给人露骨、粗俗的印象。

5.调侃不如你的人

客观而论,站在你的角度上,自认为比你混得差的人可笑之处肯定不少,但如果总是津津乐道地笑话不如自己的人,你就会被别人笑话,笑你不厚道、笑你没出息,专捡软的吃。所以,高明的幽默一般是避开、淡化幽默题材中的人物,或者将“聚光灯”对准“大人物”找乐子。

农民由于长期的贫困而缺乏知识,我们整个社会都负有改变这种状况的责任。如果我们缺乏同情,去嘲笑他们,那就不是幽默,而是残忍。先看以下几则笑话:

有一个农民进城卖瓜,走近路口,红灯亮了,仍挑担向前走。交警走到他面前,行了一个礼说:“阿伯,请留步,红灯亮了。”

农民抬头看着亮着的红灯,说:“灯在上边亮,我在下边走,不碍事。”

一个卖完柴的农民扛着扁担走进了一家商店,刚推开门,恰巧店里敲打10点半的钟声,“当”的一声响,把农民吓得打哆嗦,他赶紧向店员解释说:“不是我打的,这不是我打的。”

一般来说,无知是可笑的,无知还偏要装得有学问、精明,就更可笑。将无知作为幽默“原料”,虽然有些道理;但问题牵涉到农民的无知时,如果忘记当时的背景,只是嘲笑他们,是不公平的,也是不近人情的。

但是,农民兄弟也不是好欺负的。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老汉牵着他的驴子进城,迎面走来一个痞子。

痞子问:“吃饭了没有?”

老汉很惊讶,忙回答:“吃过了。”

痞子却坏笑着说:“我不是问你,我是问驴子。”

没想到老汉一转身,对着驴子扇了两个耳光,然后说:“狗日的畜生,城里有亲戚也不说一声!”

6.拿他人生理缺陷调侃

对一些有生理缺陷和形体、容貌丑陋的人,幽默断然不能进入这片天地。

有一位盲人在街上走,忽然想要上厕所,便边走边闻摸到一家饭店的门口。

这家饭店卫生搞得很差,女服务员见好不容易来了位顾客,便赶紧迎上前去:“同志,您来点什么?”

这盲人忙说:“啊,不麻烦您啦,我只是小便!”

服务员一听,立刻火往上冲:“滚,您这个流氓,快滚开。”盲人拄着拐杖悻悻地离开了,嘴里还咕哝着:“原来这里是女厕所!”

这则幽默虽然是对服务员及餐厅的讥讽,但也是对残疾人的嘲弄。这样的幽默若是拿去和一个盲人说,显然是愚蠢的。